品名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程预告

文章内容

中国国家队出场次数排名-中国国家队出线形势

tamoadmin 2024-10-02
1.中国男篮为什么感觉成绩越来越差,一代不如一代?2.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3.中国的足球队(包括各级国家队和俱乐部)是否曾经在打平就能出线的情况下成

1.中国男篮为什么感觉成绩越来越差,一代不如一代?

2.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3.中国的足球队(包括各级国家队和俱乐部)是否曾经在打平就能出线的情况下成功出线过?

4.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打平就可以出线的情况下,有几次获得成功?

5.中国篮球有出线的希望吗?

6.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中国男篮为什么感觉成绩越来越差,一代不如一代?

中国国家队出场次数排名-中国国家队出线形势

在姚明后时代和进入易建联时代,中国男篮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为什么会有如此糟糕的表现?

个人认为中国男篮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国际大环境。

主要是太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国家划入了亚洲区,这两个国家队男篮都是世界强队,尤其是澳洲男篮是世界排第三。在澳大利亚未划入亚洲区时,中国男篮和伊朗男篮就在亚洲长期轮流坐庄,称王称霸。

可是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入后,即刻把中伊两国打下神坛。因为他们的加入,打乱了亚洲杯和其他在国际比赛中的秩序,所以,中国男篮和伊朗男篮就成了自然排阵中的牺牲品,今年的亚洲杯就是一个例子。

何况中国男篮还不止受亚洲杯影响,这次世预赛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9场比赛,中国男篮取得9战7战2负佳绩,其中两负就恰恰是被澳大利亚双杀。换言之,如果没有澳大利亚的参与,中国男篮的排名就是第一,现在也还是世预赛中的老大,或回归到亚洲霸主的时代。因为伊朗队的没落,中国男篮的机会就更大。但是没有如果和假设,不可能又把澳洲和新西兰再划回去澳洲区域,这样的时代可能会一去不复还了。唯有自己强大,凭实力说话,才能重回霸主之位。

二,中国男篮近些年来的运气一直不是太好。

在李楠执掌帅印时,那时候大哥易建联还在驰骋疆场,而且还是中国男篮的顶梁柱,周琦和王哲林还未完全成熟,基本上靠阿联支撑着国家队前行。但是,中国男篮在2019年的奥运会预选赛中本来只要砍下波兰队就出线,而且还在领先波兰队的一片大好形势下,且时间仅剩11.8秒,胜利之神似乎已卷恋中国男篮了。但恰恰是最关键时刻,由于执教经验欠缺的李楠指挥出现重大错误和周琦的两个发球失误,导致中国男篮的彻底失败而痛失出线权。这一次的操作失误也直接导致李楠的下课,周琦成为了千人骂,万人指的“波兰周”。

中国男篮运气差还表现在亚洲杯上,在中国男篮结束世界杯预选赛第四阶段窗口期的比赛后马上就转向另一个战场,亚洲杯赛。可是受新冠病毒感染,球队几乎遭遇到团灭,所以才出现了亚洲杯排名第八的窘境,也成为了继李楠指导下课后另一个主教练杜锋下课的导火索。从此在中国男篮的天空和大地上,杜锋再次遭到铺天盖地的下课声音和执教之路的阻力!

假如这两次中国男篮运气好,直接出线进入奥运会,和亚洲杯的排名也会更前。中国男篮就不是最差,就不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三,体制和金钱的弊端并存。

不是说现在的社会体制好,而是现在的有些部门存在着与原来的认同与认知感不同,让很多球员缺失体育道德高尚的氛围,存在着严重的金钱至上的思维。什么国家荣誉,国家贡献,为国出力,为国争光的理念在那些人心中荡然无存。行为上更是体现在不听召唤,不听指挥,唯我独尊,夜郎自大,我行我素。

四,国家队与俱乐部的关系。

很多球员没有捋清国家队与俱乐部的关系,总把俱乐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国家队荣誉当不了饭吃。

这不仅是仅限于原来足球方面体现,而且已漫延到了篮球界。很多球员认为在国家队中的收入远不如俱乐部。一旦在国家队中的比赛受伤或致残,将会严重影响到的自己的收入和职业生涯的存在。所以,他们都不愿意去国家队,哪怕国家队的荣誉更高,但在个人利益上还是面权相向取此轻。

老一辈篮球运动员,足球运动员根本不存在这些金钱挂帅的想法,只有一心一意为国家队打球,为国争光。他们的拼搏精神永远值得现在的或将来的球员学习和继承。

时代不同,人的思想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一支球队缺少了为国争光的动力,没有亮剑精神,可以想象他的结局有多好。尽管这不是主流,但也严重影响到体坛的肌体,有时也会伤筋动骨,值得警惕。

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一)外部环境 亚洲球队在德国世界杯上被修理得灰头土脸,对于中国足球可不是好消息。个大洲球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会影响到国际足联下届世界杯的名额分配,“亚洲四强”齐刷刷地在打完小组赛后回家,基本决定了下届亚洲(包括澳大利亚)的出线名额将维持在4.5个。看到这个数字,朱家军就已经失败了大半。“亚洲四强”打世界杯不行,但在亚洲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却有绝对实力镇压可能的犯上作乱者。从心理上,中国也属于四强的挑战者,但中国队把出线的希望寄托在没见过大世面的国产教练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而更大的错误在于,以为一次次的撞大运,总有被垂着的一天。而事实上,如果不发挥“后发优势”,中国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充当世界杯的看客。 (二)“中庸之道” 中国队上一任主教练阿里·汉凭自己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说出的“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感觉,恰恰折射出就是中国人日常为人处世中所体现的“中庸”哲学。中国的足球运动员是中国人,一个中国的“社会人”生活在中国这个社会大环境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因而,他们踢球时,潜意识里总会体现出中国人的诸多特征,这恰恰就是中国足球的定位,为什么只能走“中国之路”的原因。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历史上为什么只要打平就可以出线,最终却无缘出线的情况了。关键时刻“豁不出去,想守又守不住”这恰恰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在足球场上的具体表现,也正是“足球民族性”在中国足球上的最好表现,但是足球比赛关键时刻,就必须分出胜负,没有什么中间之路可以选择,“中庸之道”在足球上没有市场,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踢不好足球的症结所在。在球队受到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影响的同时,作为足球管理者,更无法摆脱这种“中庸”之道,因而像中国足协当初作出的诸如“每家俱乐部拥有国脚人数不能超过4人”等一系列决定,何尝又不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中庸”,所以要搞平均主义,谁也不得罪。 (三)自大与自卑 多少年以来,单就中国足球的理论体系和训练模式而言,我们一直在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东欧等国引进的那一整套体系,虽然这些理论体系在俄罗斯以及其他东欧国家早已被淘汰,但中国足球却依然未能更新。即便是职业化,十多年来,中国足坛请来了那么多的外籍教练,也依然未能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的和适合新形势下提高与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作为一个地理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历史大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中国人骨子里一方面比较自卑,另一方面又比较自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外国的月亮要比中国的圆”,但同时又始终强调“中国人的事情最终要靠中国人自己去解决”,而且最难以容忍的就是别人说自己不行,或者受挫心理极强。 (四)没有团队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个人思维方式而不是团队思维方式。站在中国媒体的角度,报道的恰恰是最典型的个人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一场比赛取胜之后,我们总是把进球者描述成一个英雄,一旦失利,总要找一个“替罪羊”。球迷在这种思维导向下,怎么可能有团队思维方式? 中田英寿作为近年来日本足坛崛起的标志性人物,在日本球迷心目中有很高的声望和人缘。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些年来,中田英寿代表日本国家队出场次数并不多,这其中必然有在海外效力的缘故,但两任日本主教练特鲁西埃和济科都曾公开批评过中田英寿,批评他在场上太“独”,不注重与队友配合,而且不少队友也抱怨中田英寿在场上的表现,也正因为此,特鲁西埃和济科在指挥球队参加比赛时,经常弃用中田英寿,但日本媒体和球迷很少出现类似我国的情况(在我国,不让大牌上,教练就下课!),这或许就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吧。 (五)没有层次感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中国当今社会上的种种恶习,脏、乱、差始终是我们想要解决但未能做到的。从整个社会来看,走后门和找熟人等一系列情况更是司空见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吃亏的往往是那些守规矩的人。反映在足球场上,作为社会人的足球运动员,又怎能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中国球员没有层次感,位置感。从我们自身来看,是我们从小的基础训练有问题,教练教的不好,但是又何尝不是我们社会生活中没有规矩的具体体现呢? (六)不敢负责 责任两字好沉重,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教会了中国人如何人去回避这个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平时最顾忌或者最害怕的就是承担责任,每每遇到争议时,我们常常会听到或者自己常常也说的一句话是:“到时候出了问题谁负责?”最终的情况往往是无人负责,因此就产生了“替罪羊”。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否则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推行“问责制”。 在中国,有个普遍现象,年龄小的队员在一起踢球时,他们很大胆,敢于作动作,也敢于在比赛中尽情发挥,即使是丢了球之后也愿意积极回抢。可当他们回到国家队后就不敢再像青年队训练和比赛时一样了,他们在比赛中总有些担心,究其原因,就是队员因为害怕在场上承担责任,拿球后总想尽快处理掉。而这个所谓处理掉,常常是漫无目的,恐怕球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七)要面子 人们常用“要面子活受罪”来形容有些中国人。 足球圈这么大,不管是哪个教练或者哪位运动员,绝对不能承认自己不如对手,否则就要面子全无。因此,当球队输球的时候,队员会找出一大堆理由,教练更是有诸多的说法,但绝对不会承认对方教练员的水平比自己高。 外籍教练到中国执教的有很多,不管是听老外讲课亦或是在场上直接教授,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老外说的那些东西我们全懂,没什么新鲜的。”因此“老外”在中国足坛永远都是不过尔尔。深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一个面子问题。 (八)太在意外界说法 中国球员对球场内的事情考虑的不多,而更乐意谈论场外的事情,就像2004年11月7日中港之战中,中国队究竟要打进香港多少个球才能获得出线权?不少球员连这个最起码的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如何能在比赛中去主动争取呢? 多少年来,中国人活着其实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更多是为别人而活着,因而活得特别累。尽管嘴上可以经常挂着“无所谓”但内心深处却是甚为看重。因为太在乎外界的说法,常常无法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外人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队员也一样,根本就无法去改变它。但是,队员们却可以在场上改变形势,而且有这样的可能。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尝试着去努力把握住场上的形势,争取赢球呢? (九)不敢说话 沈祥福曾这样说过:“我从组建国青队开始就一直在告诫队员,到了球场上,大家一定要叫喊出来,只有这样,大家的行动才能统一。可等到这支队伍解散了,队员在场上依然不会叫喊。”在2000年初组建国青队时,沈祥福曾安排后来淡出球队的梁明和杜威一起担任中后卫,但两人在训练和比赛中居然撞到了一起,而且还是多次出现。训练中尚且如此,一旦在比赛中出现这一情况就将是致命的。 显然,队员在场上不会叫喊或者说是不敢叫喊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还是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中国传统文化里一再强调“明哲保身”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再提“与世无争”了,但“多听少”仍是当今这个社会的生存之道,所谓“言多必失”嘛,而且还要学会“察言观色”。 当然,中国球足在场上不会说话、不敢说话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论资排辈问题,这是东方文化中的传统。国家队中,老国脚可以“数落”年轻国脚,而年轻国脚甚至不敢吭气。在赛场上,年纪小的球员如何敢叫喊“老大哥”? (十)中国足球看热闹的多 一个中国就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而且有13亿人口。仅在荷兰1500万人口中踢球的就有12万人,在德国8000万人口中有61万人踢球。中国相当于多少个荷兰,多少个德国?在欧洲任何一个地方,你很容易就能见到一个足球场,而且相隔不远,很快就能见到第二个球场。不管到哪里,随处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一起踢球。中国这么大,有那么多人,我始终想不明白,那么多小孩子究竟在干什么?那么多城市为什么连一块像样的足球场都找不出来?可在中国就很少能见到的场景。 迄今为止,13亿中国人中,真正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有多少呢?根据《1996年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文件》透露的数字,1996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仅为7675人,其中职业、半职业球员有1037人,占注册球员的13.75%,也就是说,每8名球员中就要产生一名职业球员!而到2003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也只有13000多人。 欧洲足球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足球水平的高低与人口多寡无关,决定一个国家足球水平高低的是“足球人口”的多少,而不仅是总人口。足球人口(即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数)所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越高,表明这个国家的足球开展基础越广泛,这也就为职业足球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为足球人口多,无疑会为选拔人才和人才流动等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便于展开竞争。 但遗憾的是,中国足球却是旁观者,看热闹的人居多,真正踢球的人很少。于是,由于踢球者少,真正理解足球,从足球内涵出发去谈论足球的人就很少。虽然没有“足球思想”,缺少“足球文化”,但起哄者却是络绎不绝,中国的足球水平提高又从何谈起呢? (十一)拜金主义 中国足球步入职业化之后,以苏永舜等为代表的众多老教练均发出过这样的感叹:现在的运动员钱多了,腰包鼓起来了,但吃苦精神太差了,无论是训练还是自我约束力,根本无法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那些运动员相比,他们甚至在报纸上公开呼吁“不要惯坏了足球运动员”。众多在中国执教过的外籍教练在离开时均忠告说“如果中国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素质不提高,光想着钱,中国足球水平永远上不去!更有人数年前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天,连钱都不管用了,中国足球还怎么踢?”而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反思沈祥福率领的国奥无缘雅典奥运会,总结中国足球陷入低谷的原因时,就提出了“拜金足球”的问题。 但是,“拜金”问题似乎并不仅仅是足球界内的问题,恐怕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更多时候,要求中国球员像生活在“真空”里那样不考虑收入问题,恐怕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足球运动员是吃“青春饭”的,比起许多歪门邪道的挣钱法,中国球员还是干净的。但是像“”之类的“黑色收入”确实可以彻底毁了中国足球。

回答时间:2011-10-23 21:17:56

中国的足球队(包括各级国家队和俱乐部)是否曾经在打平就能出线的情况下成功出线过?

今年的土伦杯

中国、葡萄牙、荷兰、加纳,在一个被外界看作是标准的亡之组,国奥队前两场小组赛取得一胜一平的佳绩,暂居小组首位,只要最后一战与加纳打平,国奥便可以确保小组出线。尽管第三场小组赛国奥队输球,也可能出线,但形势将会错综复杂。

而国奥队若在最后一战平加纳就将积5分,也将稳保出线的局面,这是因为积4分的葡萄牙和积1分的荷兰交手,无论胜平负,都会有一支队伍的积分在5分以下,这样国奥队至少以小组第二名身份出线。

最后一战

中国国奥3:1战胜加纳

小组第一出线

.........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打平就可以出线的情况下,有几次获得成功?

输球不超过两个即可出线,这种状况看上去很美,然而鲁能还是输了。中国足球也仿佛有一种可怕的宿命,在面临打平(甚至输球不超过两个)就出线的情况下总是功亏一篑,去年实德和申花接连客场折戟,此番鲁能依旧没有打破宿命。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中国球队面临打平却未出线的历史。

1980奥运会预选赛中国0-1新加坡

1980年3月8日,中国国奥队第一次冲击莫斯科奥运会。在最后一战与新加坡队之前,年维泗率领的中国队只需要打平就能出线。然而,30多次射门也未能换来进球,反而是对手攻入全场惟一进球。最终中国队2胜2平1负小组赛遭淘汰。

1985赛中国1-2香港

1985年5月19日赛,中国队在北京打平中国香港队就可小组出线。但当时的比赛中,上半场中国香港队就利用一次任意球的机会由张志德打进一球。随后中国队虽由李辉将比分扳平,但中国队在下半场终于被对方年轻的前锋顾锦辉在一次快速反击中打进致胜一球。打平就可以小组出线的情况下,中国队竟然栽在弱旅中国香港脚下。后来5.19成为中国足球的“国耻日”。

1992奥运会预选赛中国1-3韩国

1992年1月29日,徐根宝率队南下吉隆坡与韩国争夺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入场券,国奥队最后一战打平即可出线。但中国队在上半场前9分钟内就被韩国队连下三城,以1-3败下阵来,失去了出线权。更可怕的是,中国足球真正的“恐韩症”就是从这里落下。

1996奥运会预选赛中国0-3韩国

1996年3月21日,亚特兰大奥运会预选赛最后一战对阵韩国队又是在打平即可出线,这类似于四年前国奥队吉隆坡之战。开场后不久,中国队就陷入被动的防守之中,背水一战的韩国队则是大兵压境,不断轰击中国队大门,6号李基珩在第35分钟时突破中国队两名后卫,右侧小角度射门首开纪录。下半场中国队完会处于崩溃状态,在被对方再进两球之后失去出线权,再次饮恨吉隆坡。此后“恐韩症”加剧,到如今仍没治愈。

2004赛中国0-1科威特

2004年10月13日,阿里-汉领军的中国国家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小组赛中客场挑战科威特队,只要打平就能出线,结果却0:1负于对手,让中国国家队尝到苦果。虽说在最后一轮打香港个7:0,但仍然被西亚人“算计”,早早的退出了争夺世界杯入场券的行列。

最近的就是07亚洲杯小组赛在打平就能出线的情况下0:2输给了乌兹别克斯坦

中国篮球有出线的希望吗?

绝对有啊~~ 支持中国出线,中国加油! 让我们分析一下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小组形势: A组:阿根廷、立陶宛、俄罗斯、澳大利亚、伊朗和克罗地亚; B组:中国、美国、西班牙、安哥拉、希腊、德国。 对阵美国、西班牙胜算很小 在中国队所在的B组当中,实力最强的当属美国队和西班牙队,美国队和西班牙队的整体实力比中国队高出不止一个档次。现在这支美国队是一支由当红的NBA巨星组成的强大球队,科比、勒布朗-詹姆斯、韦德等球员都正值当打之年,他们还有像基德这样的老将领军,球队的人员梯次配置和内外线火力搭配均十分均衡,在参加奥运会的男篮队伍当中可谓实力超群,中国队要想从美国队身上捞分几乎不可能。西班牙男篮日前公布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球员名单,这支西班牙男篮由NBA悍将保罗-加索尔领军,基本上是以2006年夺得男篮世锦赛的那帮人马为班底,阵容当中有纳瓦罗、加巴约萨和卡尔德隆等多位NBA悍将,实力可谓是相当强劲,中国男篮在奥运会小组赛当中击败西班牙队的可能性也很小。 打安哥拉必须拿分 中国男篮所在的B组对手当中,实力最弱的当属非洲冠军(助威中国,决赛门票,伊利金典)安哥拉队。安哥拉男篮的实力应该会比中国男篮稍弱一点,在为此次北京奥运会选拔球员的过程当中,安哥拉男篮有几名在美国打球的球员以学业受影响为由,拒绝为安哥拉男篮征战北京奥运会,这让他们的内线实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安哥拉国家男篮组建完成之后参加了此前刚刚结束的斯坦科维奇杯比赛,虽然他们在身高方面比较欠缺,但是他们打出了典型的跑轰风格,勇夺斯坦科维奇杯冠军。中国男篮在与安哥拉男篮的那场较量当中绝大部分时候都处于被动状态,直到最后半节发飙才追上比分,但最终还是以一分之差惜败给对手。不过,中国男篮输给对手是在姚明还没有完全恢复状态的情况下出现的,相信等到奥运会的时候,姚明完全恢复状态之后,中国男篮应该有把握战胜安哥拉队。在小组赛当中,安哥拉男篮是中国男篮必须拿下的对手。要想达到小组出现的目的,理论上中国男篮至少需要取得一场胜利,现实中对于男篮来说取胜两场才是晋级的底线。因此安哥拉会是中国队争取小组赛胜绩的重点目标,此前在斯坦科维奇杯赛当中输给安哥拉队给中国男篮敲响了一记警钟,中国男篮应该能够从那场比赛当中吸取教训,加强对安哥拉男篮特点的研究,争取在奥运会的比赛当中拿下对手。PS:此篇评论由Dragon Dan原创,转载者请自重,加“转载自Dragon Dan”,谢谢 磕德国和希腊 在男篮落选赛结束、分组抽签仪式结果出炉之后,中国(助威中国,决赛门票,伊利金典)队最不希望看到的形势最终还是出现了,那就是希腊和德国这两支欧洲劲旅被分到了中国队所在的这个小组。德国队的实力自然不用多言,它目前在国际篮联的排名是第9位。德国队有一个诺维茨基已经足够让他的对手感到头疼了,就在奥运会落选赛开始之前,为NBA快船队效力的强力中锋克里斯-卡曼又顺利拿到德国国籍,代表德国队出征落选赛,卡曼也将会在北京奥运会上与诺维茨基组成强大内线对抗诸强,卡曼的加盟可谓是让德国队如虎添翼,德国如果能够配合默契完全有实力与西班牙一争高下,此前它轻松淘汰巴西队后又在最后一张奥运门票(助威中国,决赛门票,伊利金典)的争夺当中力擒波多黎各也体现了德国队的良好状态。中国男篮在最近几年的时间当中曾经多次与德国男篮交过手,最近两队的交手是在2007年8月份中国男篮赴欧洲拉练热身。在那次欧洲热身之前,中国男篮与德国男篮有过10次交手,战绩为8负2胜。中国男篮在去年8月份与德国男篮的两场热身赛当中两战皆负,这样中国男篮在最近五年时间里与德国男篮的交手战绩是5战皆负。不过,在2007年8月份中国男篮与德国男篮的第二场较量当中,中国队一度还领先4分进入最后一节,可惜在最后一节比赛当中未能顶住诺维茨基领军的德国队在末节逆转,最终以71:76惜败给德国队。 中国男篮在小组赛当中的另外一个对手希腊队也是一个很难缠的对手,希腊队目前的国际篮联排名是第6名。希腊队当中的成名巨星并不多,但是他们是欧洲整体篮球的典型代表,当年他们就是靠着整体篮球创造“希腊神话”,夺取欧洲杯冠军(助威中国,决赛门票,伊利金典)的。现在的希腊队在火箭旧将斯潘诺里斯的率领之下日趋成熟,内外线实力均相当不错,而且他们目前保持着相当不错的状态,这一点从此前他们在奥运会落选赛当中保持全胜、场场轻取对手就可以看得出来。中国男篮和希腊队在世界大赛上仅仅交手过4次,中国男篮的战绩是1胜3负。双方在1986年世锦赛上第1次相遇,中国男篮以112比111,1分的优势险胜对手。那场比赛是那届世锦赛的第9、第10名排名赛,中国男篮打出了罕见的高比分,最后战胜了希腊队,排在第9名。在那次险胜1分之后,中国男篮又和对手交锋过两次,都处于绝对下风。在1994年世锦赛,也就是中国男篮历史性地闯入8强的那一届世锦赛上,号称“黄金一代”的球员们也没有在希腊队手下讨到便宜。希腊队以77比61战胜了中国男篮。两年后,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希腊队以115比75大比分击败中国男篮,那场比赛之后,两队再无大赛的交手记录。1996年至2006年间,中希两队在10年内再也没有交手,直到2006年8月27日男篮世锦赛双方之间的那场“生战”。在世锦赛小组赛最后一场赢得令人惊喜的胜利之后,中国男篮对阵希腊队,遭遇了一场让人意外的惨败,被挡在那届世锦赛的八强之外。 我们在正视对手实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因素。由于中国是奥运会东道主的缘故,中国男篮不用去参加此前的一系列奥运会资格赛,这样就给了尤纳斯更多磨合球队的时间,尤纳斯可以从容地进行人员组合和战术演练,这一点对中国男篮争取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另外一方面,中国男篮在近几年注意加强与欧美球队之间的对抗比赛,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在比赛当中的对抗性,随着姚明和易建联(助威中国,决赛门票,伊利金典)在NBA联赛当中经过锻炼变得越来越成熟,孙悦和陈江华等年轻小将们日益成长进步,中国男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与列强相抗衡的资本。更何况奥运会时中国男篮是在自己的主场作战,主场优势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视的。中国男篮要想实现杀入八强的目标首先必须确保拿下安哥拉男篮,然后在小组赛当中磕德国和希腊,争取拿下其中的一个对手,只有这样中国男篮才能够实现既定目标,然后再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附:中国队赛程,一起为中国队加油吧! 8月10日 22:15 中国VS美国 央视二套 8月12日 16:45 中国VS西班牙 央视一套 8月14日 14:30 安哥拉VS中国 奥运频道(央视五套) 8月16日 20:00 中国VS德国 央视一套 8月18日 14:30 中国VS希腊 CCTV-高清

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一)外部环境

亚洲球队在德国世界杯上被修理得灰头土脸,对于中国足球可不是好消息。个大洲球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会影响到国际足联下届世界杯的名额分配,“亚洲四强”齐刷刷地在打完小组赛后回家,基本决定了下届亚洲(包括澳大利亚)的出线名额将维持在4.5个。看到这个数字,朱家军就已经失败了大半。“亚洲四强”打世界杯不行,但在亚洲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却有绝对实力镇压可能的犯上作乱者。从心理上,中国也属于四强的挑战者,但中国队把出线的希望寄托在没见过大世面的国产教练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而更大的错误在于,以为一次次的撞大运,总有被垂着的一天。而事实上,如果不发挥“后发优势”,中国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充当世界杯的看客。

(二)“中庸之道”

中国队上一任主教练阿里·汉凭自己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说出的“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感觉,恰恰折射出就是中国人日常为人处世中所体现的“中庸”哲学。中国的足球运动员是中国人,一个中国的“社会人”生活在中国这个社会大环境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因而,他们踢球时,潜意识里总会体现出中国人的诸多特征,这恰恰就是中国足球的定位,为什么只能走“中国之路”的原因。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历史上为什么只要打平就可以出线,最终却无缘出线的情况了。关键时刻“豁不出去,想守又守不住”这恰恰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在足球场上的具体表现,也正是“足球民族性”在中国足球上的最好表现,但是足球比赛关键时刻,就必须分出胜负,没有什么中间之路可以选择,“中庸之道”在足球上没有市场,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踢不好足球的症结所在。在球队受到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影响的同时,作为足球管理者,更无法摆脱这种“中庸”之道,因而像中国足协当初作出的诸如“每家俱乐部拥有国脚人数不能超过4人”等一系列决定,何尝又不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中庸”,所以要搞平均主义,谁也不得罪。

(三)自大与自卑

多少年以来,单就中国足球的理论体系和训练模式而言,我们一直在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东欧等国引进的那一整套体系,虽然这些理论体系在俄罗斯以及其他东欧国家早已被淘汰,但中国足球却依然未能更新。即便是职业化,十多年来,中国足坛请来了那么多的外籍教练,也依然未能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的和适合新形势下提高与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作为一个地理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历史大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中国人骨子里一方面比较自卑,另一方面又比较自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外国的月亮要比中国的圆”,但同时又始终强调“中国人的事情最终要靠中国人自己去解决”,而且最难以容忍的就是别人说自己不行,或者受挫心理极强。

(四)没有团队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个人思维方式而不是团队思维方式。站在中国媒体的角度,报道的恰恰是最典型的个人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一场比赛取胜之后,我们总是把进球者描述成一个英雄,一旦失利,总要找一个“替罪羊”。球迷在这种思维导向下,怎么可能有团队思维方式?

中田英寿作为近年来日本足坛崛起的标志性人物,在日本球迷心目中有很高的声望和人缘。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些年来,中田英寿代表日本国家队出场次数并不多,这其中必然有在海外效力的缘故,但两任日本主教练特鲁西埃和济科都曾公开批评过中田英寿,批评他在场上太“独”,不注重与队友配合,而且不少队友也抱怨中田英寿在场上的表现,也正因为此,特鲁西埃和济科在指挥球队参加比赛时,经常弃用中田英寿,但日本媒体和球迷很少出现类似我国的情况(在我国,不让大牌上,教练就下课!),这或许就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吧。

(五)没有层次感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中国当今社会上的种种恶习,脏、乱、差始终是我们想要解决但未能做到的。从整个社会来看,走后门和找熟人等一系列情况更是司空见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吃亏的往往是那些守规矩的人。反映在足球场上,作为社会人的足球运动员,又怎能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中国球员没有层次感,位置感。从我们自身来看,是我们从小的基础训练有问题,教练教的不好,但是又何尝不是我们社会生活中没有规矩的具体体现呢?

(六)不敢负责

责任两字好沉重,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教会了中国人如何人去回避这个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平时最顾忌或者最害怕的就是承担责任,每每遇到争议时,我们常常会听到或者自己常常也说的一句话是:“到时候出了问题谁负责?”最终的情况往往是无人负责,因此就产生了“替罪羊”。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否则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推行“问责制”。

在中国,有个普遍现象,年龄小的队员在一起踢球时,他们很大胆,敢于作动作,也敢于在比赛中尽情发挥,即使是丢了球之后也愿意积极回抢。可当他们回到国家队后就不敢再像青年队训练和比赛时一样了,他们在比赛中总有些担心,究其原因,就是队员因为害怕在场上承担责任,拿球后总想尽快处理掉。而这个所谓处理掉,常常是漫无目的,恐怕球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七)要面子

人们常用“要面子活受罪”来形容有些中国人。

足球圈这么大,不管是哪个教练或者哪位运动员,绝对不能承认自己不如对手,否则就要面子全无。因此,当球队输球的时候,队员会找出一大堆理由,教练更是有诸多的说法,但绝对不会承认对方教练员的水平比自己高。

外籍教练到中国执教的有很多,不管是听老外讲课亦或是在场上直接教授,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老外说的那些东西我们全懂,没什么新鲜的。”因此“老外”在中国足坛永远都是不过尔尔。深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一个面子问题。

(八)太在意外界说法

中国球员对球场内的事情考虑的不多,而更乐意谈论场外的事情,就像2004年11月7日中港之战中,中国队究竟要打进香港多少个球才能获得出线权?不少球员连这个最起码的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如何能在比赛中去主动争取呢?

多少年来,中国人活着其实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更多是为别人而活着,因而活得特别累。尽管嘴上可以经常挂着“无所谓”但内心深处却是甚为看重。因为太在乎外界的说法,常常无法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外人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队员也一样,根本就无法去改变它。但是,队员们却可以在场上改变形势,而且有这样的可能。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尝试着去努力把握住场上的形势,争取赢球呢?

(九)不敢说话

沈祥福曾这样说过:“我从组建国青队开始就一直在告诫队员,到了球场上,大家一定要叫喊出来,只有这样,大家的行动才能统一。可等到这支队伍解散了,队员在场上依然不会叫喊。”在2000年初组建国青队时,沈祥福曾安排后来淡出球队的梁明和杜威一起担任中后卫,但两人在训练和比赛中居然撞到了一起,而且还是多次出现。训练中尚且如此,一旦在比赛中出现这一情况就将是致命的。

显然,队员在场上不会叫喊或者说是不敢叫喊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还是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中国传统文化里一再强调“明哲保身”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再提“与世无争”了,但“多听少”仍是当今这个社会的生存之道,所谓“言多必失”嘛,而且还要学会“察言观色”。

当然,中国球足在场上不会说话、不敢说话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论资排辈问题,这是东方文化中的传统。国家队中,老国脚可以“数落”年轻国脚,而年轻国脚甚至不敢吭气。在赛场上,年纪小的球员如何敢叫喊“老大哥”?

(十)中国足球看热闹的多

一个中国就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而且有13亿人口。仅在荷兰1500万人口中踢球的就有12万人,在德国8000万人口中有61万人踢球。中国相当于多少个荷兰,多少个德国?在欧洲任何一个地方,你很容易就能见到一个足球场,而且相隔不远,很快就能见到第二个球场。不管到哪里,随处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一起踢球。中国这么大,有那么多人,我始终想不明白,那么多小孩子究竟在干什么?那么多城市为什么连一块像样的足球场都找不出来?可在中国就很少能见到的场景。

迄今为止,13亿中国人中,真正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有多少呢?根据《1996年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文件》透露的数字,1996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仅为7675人,其中职业、半职业球员有1037人,占注册球员的13.75%,也就是说,每8名球员中就要产生一名职业球员!而到2003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也只有13000多人。

欧洲足球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足球水平的高低与人口多寡无关,决定一个国家足球水平高低的是“足球人口”的多少,而不仅是总人口。足球人口(即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数)所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越高,表明这个国家的足球开展基础越广泛,这也就为职业足球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为足球人口多,无疑会为选拔人才和人才流动等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便于展开竞争。

但遗憾的是,中国足球却是旁观者,看热闹的人居多,真正踢球的人很少。于是,由于踢球者少,真正理解足球,从足球内涵出发去谈论足球的人就很少。虽然没有“足球思想”,缺少“足球文化”,但起哄者却是络绎不绝,中国的足球水平提高又从何谈起呢?

(十一)拜金主义

中国足球步入职业化之后,以苏永舜等为代表的众多老教练均发出过这样的感叹:现在的运动员钱多了,腰包鼓起来了,但吃苦精神太差了,无论是训练还是自我约束力,根本无法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那些运动员相比,他们甚至在报纸上公开呼吁“不要惯坏了足球运动员”。众多在中国执教过的外籍教练在离开时均忠告说“如果中国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素质不提高,光想着钱,中国足球水平永远上不去!更有人数年前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天,连钱都不管用了,中国足球还怎么踢?”而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反思沈祥福率领的国奥无缘雅典奥运会,总结中国足球陷入低谷的原因时,就提出了“拜金足球”的问题。

但是,“拜金”问题似乎并不仅仅是足球界内的问题,恐怕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更多时候,要求中国球员像生活在“真空”里那样不考虑收入问题,恐怕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足球运动员是吃“青春饭”的,比起许多歪门邪道的挣钱法,中国球员还是干净的。但是像“”之类的“黑色收入”确实可以彻底毁了中国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