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跑鞋要比平时大多少,慢跑鞋马拉松鞋区别
1.跑步机跑步一次五公里,穿马拉松鞋还是慢跑鞋好?
2.怎样挑选慢跑鞋?
3.避免运动伤害 3个步骤教你挑选正确的跑鞋!
不管从事哪项运动,其实穿的鞋是很重要的。在跑步时候,跑步穿什么鞋需要我们很认真去选择,因为一个好的跑鞋能给运动者带来轻松的愉悦感。
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跑步鞋,如果只是偶尔跑跑步,喜欢穿着跑鞋逛街、上学上班,可以选择造型经典更好搭配的款式,如NIKE Cortez、Air Max、SuperNova等,喜欢长跑应选择轻质的跑鞋,如adiZero和Marathon系列,脚步容易出汗应选择透气性良好的跑鞋,如阿迪达斯清风系列、NIKE Free系列,或GORE-TEX(R)面料系列,容易崴脚或者扁平足应选择有防侧翻控制系统的跑鞋,如LunarGlide系列等等。
解析跑鞋背后秘密 教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利器
当你决定要跑步的时候,肯定会想到买一双跑鞋,但是,当你看到众多跑鞋时,是不是有些不知所措了呢。别急,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关于跑鞋的知识。
第一:跑鞋存在的意义
我们日常的跑步都会对膝盖造成冲击。而冲击的力量大约是体重的3到5倍。跑步的时候,我们整个人腾空而起,接着落地,然后瞬间再腾空而起,这些动作反复进行。跑步时产生的这些冲量则主要由膝盖的软骨吸收。如果一个人的体重有60公斤左右,那他的膝盖在跑步时接受的冲击就有200千克左右。很多保护不周的跑步爱好者下半生都承受着膝盖伤病的折磨,甚至走路都需要扶着东西。所以我们在跑步的时候就需要一个东西来代替膝盖吸收冲击力,保护骨头。因此,跑鞋就出现了。
我们可以把跑鞋想象成一个弹簧。我们跑步时要用一个东西代替膝盖的软骨结构吸收冲击,完成这个任务的,就是跑鞋的避震技术。它能把膝盖软骨原来该承担的形变分一些给这些材料来承担,膝盖的工作就会少一些。跑鞋不是为了让我们跑得更快,而是为了让我们跑步的时候不受伤。这就是跑鞋存在的意义。
第二:跑鞋的种类及区分
1、慢跑鞋:为普通跑步爱好者准备的。全力注重保护,避免运动伤害。一般寿命是跑程1000千米。特点是重,保护完善。
2、性能训练鞋:为专业,半专业长跑运动员准备,赛道训练专用。这种鞋注重的是保护和轻巧的平衡性,一方面要避免运动员训练受伤,另一方面也要让运动员出成绩。
3、马拉松鞋:仅为跑马拉松准备的鞋,不适合日常慢跑。它轻到几乎没有重量,保护性能差,寿命极短。
知道了跑鞋的种类,我们就来看看区分它们的方法:慢跑鞋一般都比较重,鞋底非常厚。性能训练鞋居中,能感觉比普通运动鞋轻,比慢跑鞋远轻。马拉松鞋非常轻薄,几乎没有重量,鞋底也很薄,和容易分辨出。跑步爱好者更适合慢跑鞋。这种鞋的保护比起慢跑鞋是远远不足的,因为一方面专业运动员身体状况远好于我们这些爱好者,避免运动伤技巧更是好得多,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轻便,厂家必须放弃大量保护技术。这种鞋存在只有一个目的,为专业马拉松运动员追求比赛最高成绩。
三、判断自己该用什么鞋
判断自己改用什么鞋子,这涉及到四大点
1、跑步路况
道路首先分为了越野和径跑两种。越野指跑步的道路不是人工修建,或者修建得不那么“好的”,山路,土路,树林。径跑就包括赛道,马路等等修得很直的路,塑胶,水泥,柏油,都算。
2、跑步姿态
这个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搞错的一步。如果搞错了,结果可能让你花几百上千跟买来的跑鞋,穿上跑了一天,自己生不如死。一般跑步的姿态有三种,外翻,内翻,严重内翻。这三种是连续渐进关系。
对应关系:
外翻——高足弓——没有八字脚或内八字——对应跑鞋:避震型
内翻(外翻不足)——没有八字脚或外八字——中低足弓——对应跑鞋:稳定型
严重内翻——典型扁平足——严重外八字——对应跑鞋:姿态矫正型
绝大多数人都是外翻或者内翻,严重内翻的鞋很难买。
3、足型判断
可以自己脱下袜子判断足型,但是这个判断是不准确的。高足弓的也可能外翻,低足弓的也有内翻的。百分之百准确的判断需要专业测定跑步姿态的机器,或者有经验的人看你跑步时候的姿态状况。
另一个百分之百准确的办法需要你找一双没有姿态矫正的跑鞋,包括避震型跑鞋,马拉松鞋等等,跑到严重磨损,然后看磨损情况判断。明确没有姿态矫正的鞋子包括多威的马拉松鞋,双星一般的板鞋之类,如果用这种鞋子跑过,可以看看前掌。如果前底磨的是外侧(小脚趾头一侧),那就是外翻,如果是内侧(大脚趾一侧)就是内翻。如果两侧基本差不多,好像是正中间磨的厉害,那避震和稳定型跑鞋都可以试一下。
高足弓主力考虑避震型,也尝试一下稳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尝试稳定型,也去尝试一下避震型。
4、装备量
装备量是两个概念的集合:体重+锻炼强度。
体重越大,锻炼强度越高,跑步的冲击就越大。体重代表着单次冲击的力量,锻炼强度代表这个冲击会持续的程度。跑步差不多就等于你的膝盖挨打,每次被打得多重,被打了多久。
一般说来,好的跑鞋都设计为足以应对单次3千米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锻炼强度。跑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装备量级,轻量级,大量级。
大量级是“针对”大体重设计的,这就意味着假如你体重不够,你跑步的冲击力可能不够大,那这些“顶级款”设计来吸收大冲击力的弹性材料就显得太硬了。对于跑者来说,明显的感觉就是:鞋底好硬!这样的情况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盖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
所以,尽量根据自己的体重来选择装备量级,不要只盯着顶级款。大装备量级和轻装备量级的分界一般是75千克,如果你的体重紧接这条线,而跑步距离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据自己情况灵活选择。
跑步新人要注意:防晒泡脚休息跑鞋
跑步机跑步一次五公里,穿马拉松鞋还是慢跑鞋好?
1,慢跑鞋:为普通跑步爱好者准备的。全力注重保护,避免用户运动伤害。一般寿命是跑程1000KM。特点是重,保护完善,为不同身体特征,不同跑道类型的用户有不同的系列型号。
2,性能训练鞋:为专业,半专业长跑运动员准备,赛道训练专用。这种鞋注重的是保护和轻巧的平衡型,一方面要避免运动员训练受伤,另一方面也要让运动员出成绩。
3,马拉松鞋:仅为马拉松准备的鞋!绝对不适合日常慢跑!极限类型鞋,真正的超轻,轻到几乎没有重量,保护性能极差,寿命极短。这种鞋存在只有一个目的,为专业马拉松运动员追求比赛最高成绩。
很显然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为了健身而不是跑出多牛成绩的普通爱好者来说,应该选为了保护而存在的慢跑鞋。为什么不买性能训练鞋呢?又轻又有保护呢,李宁超轻系列广告多好看?因为这种鞋的保护比起慢跑鞋是远远不足的,因为一方面专业运动员身体状况远好于我们这些爱好者,避免运动伤技巧更是好得多,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轻便,厂家必须放弃大量保护技术。看看跑鞋之王ASICS kayano的鞋底,那么多gel材料堆上去,能轻起来么?轻了还减震么?
一般说来国内专柜是不会给你分清楚什么跑鞋是什么类型的,柜员更是完全不懂的。怎么分别很简单。马鞋非常轻薄,几乎没有重量,鞋底也很薄,一眼就能看出来。慢跑鞋一般都比较重,鞋底非常厚。性能训练鞋居中,能感觉比普通运动鞋轻,比慢跑鞋远轻。
知道了要选“慢跑鞋”,而不是马鞋,性能训练鞋,就上商场了?这还不够。
之前说了,慢跑鞋是针对不同用户身体状况,不同路况有区别设计的,你还要搞清楚你适合的是什么类型的慢跑鞋,也就是所谓的,你在跑鞋矩阵里是什么位置。
跑鞋矩阵有三个维度,第一,跑步姿态。第二,体重。第三,跑步路况。
道路首先分为了越野和径跑两种。越野指跑步的道路不是人工修建,或者修建得不那么“好的”,山路,土路,树林。径跑就包括赛道,马路等等修得很直的路,塑胶,水泥,柏油,都算。
确定路况之后,再确定你的跑步姿态。
2,跑步姿态
这个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搞错的一步。如果搞错了,结果可能让你花几百上千跟买来的自以为牛逼哄哄的跑鞋,穿上跑了一天,自己生不如死!关于这一点,苏无妄小朋友出来亲身说法吧!
一般跑步的姿态有三种,外翻,内翻,严重内翻。这三种是连续渐进关系。
一般来说,这三个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外翻——高足弓——没有八字脚或内八字——对应跑鞋:避震型
内翻(外翻不足)——没有八字脚或外八字——中低足弓——对应跑鞋:稳定型
严重内翻——典型扁平足——严重外八字——对应跑鞋:姿态矫正型
绝大多数人都是外翻或者内翻,严重内翻还跑步的,少的可怜。如果你是严重内翻……很不幸地告诉你,严重内翻的鞋很难买……特别好的也少……
足型很容易判断,脱了袜子自己就知道了。但是根据足型可以大致判断自己的姿态,但是记住:这个判断是不准确的!高足弓的也可能外翻,低足弓的也有内翻的!自己有没有八字脚可以稍微准确一点,但是跑步姿态和走路姿态略有不同,所以依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
百分之百准确的判断有几种,一个是专业测定跑步姿态的机器,或者有经验的人看你跑步时候的姿态状况。在欧美日本等卖跑鞋的,这是基本配置,也是店员的基本常识。在国内,不好意思,基本找不到。
另一个百分之百准确的办法,是找一双没有姿态矫正的跑鞋,包括避震型跑鞋,马鞋等等,跑到严重磨损,然后看磨损情况判断。这种方法很准确,但是我不推荐!因为大多数人搞不清自己的鞋子有没有姿态矫正,如果有鞋子自身有姿态矫正功能,那判断结果有偏差!明确没有姿态矫正的鞋子包括多威的马拉松鞋,双星啊什么一般的板鞋之类,如果你们用这种鞋子跑过,可以看看前掌。如果前底磨的是外侧(小脚趾头一侧),那你就是外翻,如果是内侧(大脚趾一侧)就是内翻。如果两侧基本差不多,好像是正中间磨的厉害,那你避震和稳定型跑鞋都可以试一下。
既然大多数人这些能100%准确判断的都没有条件去做,那要判断自己该用什么鞋怎么办?我推荐的方法如下:
判断自己的脚型,高足弓还是低足弓。然后高足弓在鞋店主力考虑避震型,也尝试一下稳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尝试稳定型,也去尝试一下避震型。看看哪个最舒服,选择哪种型号。记得,不是穿上走两步,而是穿上跑两圈!这个差别很大!
再来解释一下几种鞋具体有啥区别。
其实所有跑鞋都是避震的。所以所谓的“避震“型跑鞋不是说他比别的更”避震“而是说,除了避震,他没有更多的功能。而稳定和姿态矫正型,除了避震以外,还要负责把不良好的跑姿矫正成良好的跑姿,让你更舒服。所以如果你一旦买错类型,可能面对的问题是自己的跑步姿态被错误地扭曲,而更加不舒服。可以这样想:最良好的跑步姿态是0,大家的跑步姿态是-2到2的一个区间。而跑鞋是提供了一个加减,让你的数值最接近0.如果你的姿态是2,你就该买-2的跑鞋。如果你买了一个+2的跑鞋,你的姿态就成了更痛苦的4!
判断了该用稳定,避震,还是姿态矫正之后,就进入跑鞋矩阵最后一步。
3,装备量。
装备量是两个概念的集合:你的体重,你的锻炼强度。
体重越大,锻炼强度越高,跑步的冲击就越大。体重代表着单次冲击的力量,锻炼强度代表这个冲击会持续的程度。跑步差不多就等于你的膝盖挨打,每次被打得多重,被打了多久……
一般说来,好的跑鞋都设计为足以应对单次3KM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锻炼强度。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体重。不过差一点儿的跑鞋就不一定了,比如迪卡侬自有品牌kalenji,低端型号明确说明了,只适合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每次20分钟以下的跑步……
跑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装备量级,轻量级,大量级。
用asics举例:
稳定型的:大量级是著名的跑鞋之王KAYANO,轻量级的是跑鞋销量冠军GT 2130。
避震型的:大量级的是NIMBUS,轻量级的是CULMBUS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大量级价格贵很多,轻量级价格低很多,所以大量级就比轻量级的高级?有钱就都该买大量级的顶级款?
不是这样的!
大量级是“针对”大体重设计的,这就意味着假如你体重不够,你跑步的冲击力可能不够大,那这些“顶级款”设计来吸收大冲击力的弹性材料就显得太硬了。就像一个弹簧,假如设计来承受1吨的压力,你就压上去100KG,那弹簧是压不下去的。对于跑者来说,明显的感觉就是:鞋底好硬!这样的情况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盖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最明显的是MIZUNO,旗舰款的鞋没有大体重的人穿起来就是受罪。
所以尽量根据自己的体重来选择装备量级,不要只盯着顶级款。大装备量级和轻装备量级的分界一般是75KG,如果你的体重紧接这条线,而跑步距离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据自己情况灵活选择。70KG的每天要跑15KM,买KAYANO没错的!你要是80KG,每天跑3KM,买GT 2130也挺好。你要是45KG,买KAYANO干嘛!
你现在应该能确定:
自己什么路况,什么跑鞋类,什么装备量。
那么这就已经确定了要买哪些跑鞋了。
怎样挑选慢跑鞋?
慢跑鞋
一)后跟牢固,才能使脚踵稳定,不易倾斜。
二)鞋跟宽大稳固,鞋底有柔软的的夹层,以吸收冲击的效果。最后端呈斜面状,以利脚向前移动
三)鞋底分层,前后的厚度及材料不同。最下层直接和地面接触的部份坚固耐磨,但也没有硬到失去缓冲的效果,并且有适当分布的突起物,对地面有牵引力,穿着跑步不会滑倒。
避免运动伤害 3个步骤教你挑选正确的跑鞋!
如何选择好的跑步鞋
第一:为什么需要一双跑鞋,跑鞋存在的意义是啥?
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都不是专业训练过的运动员,身体素质很一般。在跑步都
是一样的目的:锻炼身体。我们这样的人为什么需要一双跑步鞋?用我的经历可以解释得很清楚。
我最开始跑步的时候,穿的是一双德尔惠的运动鞋(经过我后来的鉴定,这是一双慢跑鞋)。第一天跑步的时候连一公里都跑不下来。在半个月内,慢跑距离迅速提升,在第二周,我跑到了大约3KM左右。 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运动伤。大约是在3KM的距离左右,膝盖开始剧痛。右腿膝盖外侧一跑就剧痛难忍,完全没法跑了。那时候什么都不懂,第二天还试图坚持,完全痛得没法跑。于是不得以,回来上网查找原因。 一查,吓了一跳。慢跑,不管是多慢的跑,都会对膝盖造成剧烈的冲击。冲击力量大约是体重的3-5倍,你跑步的时候整个人腾空而起,然后落地,然后瞬间再腾空而起。学过中学物理的,应该知道这样的冲量有多大,这些冲量主要由膝盖的软骨吸收。按我60KG不到的体重,膝盖在跑步时接受的冲击就有有200KG左右。很多保护不周的跑步爱好者下半生都承受着巨大的膝盖伤痛折磨,甚至连走路都需要扶着东西才能动。演唐僧的哥们儿腿就是跑步跑废的。
我TMD跑步是为了锻炼身体,不是让身体完蛋的更快。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这样的,以前没怎么锻炼的,身体不算太好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现在跑量很大的人,需要一个东西来代替膝盖吸收冲击,保护骨头。跑鞋不是为了让你跑得更快,不是为了让你冲击世界记录,是为了让你跑步的时候不受伤。
这就是跑鞋存在的意义。
跑鞋怎么工作?
跑鞋工作的原理说白了很简单。既然跑步最大的损伤是膝盖吸收的冲击,那么就要用一个东西代替膝盖的软骨结构吸收冲击。完成这个任务的,就是跑鞋的避震技术。
AD的air,asics的gel,NB的absorb,本质上都一样的东西,就是弹性物质,把膝盖软骨原来该承担的形变分一些给这些材料来承担,膝盖的工作就会少一些。你可以把跑鞋想象成一个对弹簧……汗
第二:跑步鞋有哪些种类?
市面上的运动品牌非常多,中国名牌,双星,多威,回力,德尔惠,李宁,全球名牌ad,nike,puma,跑友名牌asics(爱司克斯),new
banlance(新百伦),mizuno(美津浓)
美津浓和爱司克斯都是日本牌子,前者在大城市有专卖店。有机会去武汉看看。新百伦是美国牌子居然在金虹二楼有专柜,不过售货员对鞋子性能不甚了了,而且很贵。
这些牌子出的叫做“跑鞋”的无数,选什么好?
先来解释一下市面上能买到的跑鞋的分类,跑步的鞋一般能买到的为这么几种:
1,慢跑鞋:为普通跑步爱好者准备的。全力注重保护,避免用户运动伤害。一般寿命是跑程1000KM。特点是重,保护完善,为不同身体特征,不同跑道类型的用户有不同的系列型号。
2,性能训练鞋:为专业,半专业长跑运动员准备,赛道训练专用。这种鞋注重的是保护和轻巧的平衡型,一方面要避免运动员训练受伤,另一方面也要让运动员出成绩。
3,马拉松鞋:仅为马拉松准备的鞋!绝对不适合日常慢跑!极限类型鞋,真正的超轻,轻到几乎没有重量,保护性能极差,寿命极短。这种鞋存在只有一个目的,为专业马拉松运动员追求比赛最高成绩。
很显然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为了健身而不是跑出多牛成绩的普通爱好者来说,应该选为了保护而存在的慢跑鞋。为什么不买性能训练鞋呢?又轻又有保护呢,李宁超轻系列广告多好看?因为这种鞋的保护比起慢跑鞋是远远不足的,因为一方面专业运动员身体状况远好于我们这些爱好者,避免运动伤技巧更是好得多,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轻便,厂家必须放弃大量保护技术。看看跑鞋之王ASICS
kayano的鞋底,那么多gel材料堆上去,能轻起来么?轻了还减震么?
一般说来国内专柜是不会给你分清楚什么跑鞋是什么类型的,柜员更是完全不懂的。怎么分别很简单。马鞋非常轻薄,几乎没有重量,鞋底也很薄,一眼就能看出来。慢跑鞋一般都比较重,鞋底非常厚。性能训练鞋居中,能感觉比普通运动鞋轻,比慢跑鞋远轻。
知道了要选“慢跑鞋”,而不是马鞋,性能训练鞋,就上商场了?这还不够。
之前说了,慢跑鞋是针对不同用户身体状况,不同路况有区别设计的,你还要搞清楚你适合的是什么类型的慢跑鞋,也就是所谓的,你在跑鞋矩阵里是什么位置。
跑鞋矩阵有三个维度,第一,跑步姿态。第二,体重。第三,跑步路况。
道路首先分为了越野和径跑两种。越野指跑步的道路不是人工修建,或者修建得不那么“好的”,山路,土路,树林。径跑就包括赛道,马路等等修得很直的路,塑胶,水泥,柏油,都算。
确定路况之后,再确定你的跑步姿态。
2,跑步姿态
这个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搞错的一步。如果搞错了,结果可能让你花几百上千跟买来的自以为牛逼哄哄的跑鞋,穿上跑了一天,自己生不如死!
一般跑步的姿态有三种,外翻,内翻,严重内翻。这三种是连续渐进关系。一般来说,这三个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外翻——高足弓——没有八字脚或内八字——对应跑鞋:避震型
内翻(外翻不足)——没有八字脚或外八字——中低足弓——对应跑鞋:稳定型
严重内翻——典型扁平足——严重外八字——对应跑鞋:姿态矫正型
绝大多数人都是外翻或者内翻,严重内翻还跑步的,少的可怜。如果你是严重内翻……很不幸地告诉你,严重内翻的鞋很难买……特别好的也少……
足型很容易判断,脱了袜子自己就知道了。但是根据足型可以大致判断自己的姿态,但是记住:这个判断是不准确的!高足弓的也可能外翻,低足弓的也有内翻的!自己有没有八字脚可以稍微准确一点,但是跑步姿态和走路姿态略有不同,所以依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
百分之百准确的判断有几种,一个是专业测定跑步姿态的机器,或者有经验的人看你跑步时候的姿态状况。在欧美日本等卖跑鞋的,这是基本配置,也是店员的基本常识。在国内,不好意思,基本找不到。
好像就是让你在跑步机上跑,后面用摄像机把你的脚步动作拍下来,New
Balance偶尔在中国的门店里搞脚测活动,什么时候在武汉有测试活动,一定去参加。
另一个百分之百准确的办法,是找一双没有姿态矫正的跑鞋,包括避震型跑鞋,马鞋等等,跑到严重磨损,然后看磨损情况判断。这种方法很准确,但是我不推荐!因为大多数人搞不清自己的鞋子有没有姿态矫正,如果有鞋子自身有姿态矫正功能,那判断结果有偏差!明确没有姿态矫正的鞋子包括多威的马拉松鞋,双星啊什么一般的板鞋之类,如果你们用这种鞋子跑过,可以看看前掌。如果前底磨的是外侧(小脚趾头一侧),那你就是外翻,如果是内侧(大脚趾一侧)就是内翻。如果两侧基本差不多,好像是正中间磨的厉害,那你避震和稳定型跑鞋都可以试一下。
既然大多数人这些能100%准确判断的都没有条件去做,那要判断自己该用什么鞋怎么办?我推荐的方法如下:
判断自己的脚型,高足弓还是低足弓。然后高足弓在鞋店主力考虑避震型,也尝试一下稳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尝试稳定型,也去尝试一下避震型。看看哪个最舒服,选择哪种型号。记得,不是穿上走两步,而是穿上跑两圈!这个差别很大!
再来解释一下几种鞋具体有啥区别。
其实所有跑鞋都是避震的。所以所谓的“避震“型跑鞋不是说他比别的更”避震“而是说,除了避震,他没有更多的功能。而稳定和姿态矫正型,除了避震以外,还要负责把不良好的跑姿矫正成良好的跑姿,让你更舒服。所以如果你一旦买错类型,可能面对的问题是自己的跑步姿态被错误地扭曲,而更加不舒服。可以这样想:最良好的跑步姿态是0,大家的跑步姿态是-2到2的一个区间。而跑鞋是提供了一个加减,让你的数值最接近0.如果你的姿态是2,你就该买-2的跑鞋。如果你买了一个+2的跑鞋,你的姿态就成了更痛苦的4!
判断了该用稳定,避震,还是姿态矫正之后,就进入跑鞋矩阵最后一步。
3,装备量。
装备量是两个概念的集合:你的体重,你的锻炼强度。
体重越大,锻炼强度越高,跑步的冲击就越大。体重代表着单次冲击的力量,锻炼强度代表这个冲击会持续的程度。跑步差不多就等于你的膝盖挨打,每次被打得多重,被打了多久……
一般说来,好的跑鞋都设计为足以应对单次3KM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锻炼强度。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体重。不过差一点儿的跑鞋就不一定了,比如迪卡侬自有品牌kalenji,低端型号明确说明了,只适合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每次20分钟以下的跑步……
跑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装备量级,轻量级,大量级。
用asics举例:
稳定型的:大量级是著名的跑鞋之王KAYANO,轻量级的是跑鞋销量冠军GT 2130。
避震型的:大量级的是NIMBUS,轻量级的是CULMBUS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大量级价格贵很多,轻量级价格低很多,所以大量级就比轻量级的高级?有钱就都该买大量级的顶级款?
不是这样的!
大量级是“针对”大体重设计的,这就意味着假如你体重不够,你跑步的冲击力可能不够大,那这些“顶级款”设计来吸收大冲击力的弹性材料就显得太硬了。就像一个弹簧,假如设计来承受1吨的压力,你就压上去100KG,那弹簧是压不下去的。对于跑者来说,明显的感觉就是:鞋底好硬!这样的情况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盖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最明显的是MIZUNO,旗舰款的鞋没有大体重的人穿起来就是受罪。
所以尽量根据自己的体重来选择装备量级,不要只盯着顶级款。大装备量级和轻装备量级的分界一般是75KG,如果你的体重紧接这条线,而跑步距离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据自己情况灵活选择。70KG的每天要跑15KM,买KAYANO没错的!你要是80KG,每天跑3KM,买GT
2130也挺好。你要是45KG,买KAYANO干嘛!
你现在应该能确定: 自己什么路况,什么跑鞋类,什么装备量。 那么这就已经确定了要买哪些跑鞋了。
第三:具体该买哪一款?
已经在跑鞋矩阵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几个较专业的运动品牌里,根据官方的跑鞋矩阵,有哪些款可以买就已经定好了。
那买哪些牌子?哪些款推荐?
对于普通爱好者,不推荐双星,不推荐回力,不推荐多威等等价格低廉的“国产专业运动品牌”。
为什么?很简单,多威,双星,回力在专业马拉松,长跑训练确实是有一定地位的。但是我们都不是专业运动员,你没有那样的体魄,也没有那样的技术——你要是有,还看我这个帖子干嘛!
这几个牌子的保护避震技术都很简单,人体工学等更是差得远。
对于已经有了很大跑量的爱好者,不推荐李宁,AD,NIKE……等等名牌。
AD,NIKE,是不是没有好的跑鞋?不是!但是国内能不能买到?……基本上不太可能。他们能作出好鞋子,但是国内店里卖的,都是潮鞋。要真的跑步的,还是免了吧……
李宁呢?
我还能更鄙视这个牌子么?
李宁有没有好的慢跑鞋?没有。在没有好的慢跑技术的时候,就开始炒作超轻的概念。之前已经说过了,超轻跟保护是难以调和的矛盾,给长跑爱好者推荐日常跑步“超轻”,这不是害人么!
国内能买到的好跑鞋一般是ASICS,NEW
BANLANCE,mizuno这三个牌子。另外brooks和索康尼早就在国内买不到了。
越野型的我不懂,简单推荐几款径跑口碑比较好的吧:
ASICS:稳定:大装备量:KAYANO,轻装备量:GT 21X0
避震:大装备量:nimbus,轻装备量:culmbus
ASICS可能是技术最优秀的跑鞋牌子了。他的大装备量和轻装备量的区别不算特别大。就算小体重的买大装备量,也不会觉得难受。最新的系列是kinsei,千万不要买这个系列的……汗,又贵,又不舒服,不知道为啥……
MIZUNO:稳定:轻:inspire,大:涅磐:Nirvana
避震:轻:rider,大:creation
Mizuno这两年WAVE技术拿奖拿到手软,价格比ASICS实在,而且店特别多,好买到。但是很明显的,mizuno大装备量级的非常“硬”,体重轻的千万不要买。
New banlance:稳定:1224 避震:1063
没有分量级推荐……为什么呢……因为new
banlance中端轻装备量的实在做的不怎么样……所以只推荐顶级款。好在顶级款对轻体重支持还算很好,一般只要在50KG以上的穿起来都挺好。
另外有一个很重要的tip:虽然跑鞋是有分:避震,稳定。但是实际上变化是线型的,而不是绝对化的。上面说了,假如跑步姿态是-2到2之间,跑鞋的矫正也是在-2到+2之间。就算同样类型的跑鞋,矫正系数也是不一样的,对足弓的支撑都是不同的。同样的稳定型,ASICS
gt 2130的足弓支撑明显比MIZUNO的INSPIRE高,inspire的足弓支撑又比同为稳定型的NB
1224高。NB的避震型1063比ASICS的NIMBUS足弓支撑低很多,更接近GT 2130的程度,许多穿著名稳定型跑鞋GT
2130的同学可能未必适合NB的顶级稳定型1224,反而更适合NB的避震型1063!所以跑鞋的类型只是一个大致的指标,哪个更适合你的脚,一定要亲身尝试。
对于慢跑鞋的几个误区
1. nike,adidas做的慢跑鞋最好?
基本上nike,adidas的慢跑鞋做的是很糟糕的。这是公认了的,做的好的是asics, saucony,new
balance和brooks(brooks没穿过).
2. 既然nike的鞋子不好为什么很多马拉松选手穿他家的鞋子?
马拉松鞋不等于慢跑鞋,慢跑鞋是适合长期训练的,所以说有很好的减震,固定这些系统,能够保护脚,马拉松鞋这些一般都没有,马拉松鞋追求的是轻和透气,42km毕竟跑一次也对脚没什么太大伤害。所以各大运动员比赛的时候穿的鞋都没有太大区别。什么牌子都差不多,而且nike这些为了品牌效应有给运动员赞助让他们穿自己的鞋子。
3. 一定要买最好的慢跑鞋?
其实最好的慢跑鞋不一定适合你,比如国内很多人说kayano是鞋王,我最开始是穿GT2110,后来换的是kayano,结果发现不是很舒服,有点太硬,因为体重不是很大,那个gel压不下去,所以觉得很硬,所以没有鞋王,只有适合自己的。
4. 慢跑鞋里面的技术一定差很多吗?
相信我,基本上都差不多的,没什么很大的不同,我的saucony是自己买的,跟asics比起来,除了不透气以外其他都大同小异,我跑了过21km脚都要烧起来了。但是就减震,固定来说,这些都大同小异。
5. 有些人真的需要慢跑鞋吗?
看到论坛很多人在烧鞋,硬要比个你死我活出来。我就很无语,你们真的有练长跑吗?慢跑鞋不是用来耍帅的,也不是单纯穿起来舒服的,象我们这样子跑,如果没有专门的跑步鞋,膝盖受伤非常严重。看到论坛有个兄弟也说到膝盖痛了。我要说的是,运动员很多时候的一些装备都不是耍帅的,比如球鞋,比如护腕,比如护踝这些东西。所以如果说很少跑步的根本没有必要买慢跑鞋,因为本来就是浪费,慢跑鞋那么贵,而且不好看。如果偶尔跑跑步的,也没必要买顶级的,一般的有减震的就足够了。所以我每次看到那些买了顶级慢跑鞋,去跑个2km就要死要活了就囧了。还有就是一些说nike,adidas的运动鞋好,硬要说asics,saucony这种不好的,我也很无语,你们有真的在从事这门运动吗?搞得很懂一样的
跑步是一种很酷的健身方式,但前提是你不会因它受伤而结束。正确的装备、热身、跑步后伸展,以及恰当的装备,都是很重要的步骤。
你在考虑跑步吗?毫无疑问,跑步是保持健康和提高心情的好方法。这不仅可以降低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
如果你的想法是减肥,跑步半小时内燃烧掉大约300卡路里,会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开始之前,你必须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以避免自己因为运动不当导致受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双好的跑鞋,才能够保护你在运动的同时,不增加身体的负担喔!
跑步需要特殊的跑步鞋子,出于安全考虑,跑鞋真的很重要。当你的脚着地时,它们可以帮助你的身体缓冲撞击的冲击,也会让你跑得更舒服,甚至可能让你走得更远。
新手选鞋三部曲
一、确定跑鞋的使用场合
你想要在怎样的场地环境进行训练?这将决定了你挑选跑鞋的类型。
跑步的鞋一般分为这么几种: 1.慢跑鞋: 为普通跑步爱好者准备的。全力注重保护,避免用户运动伤害,一般寿命是跑程1000KM。特点是重、保护完善,不同身体特征、不同跑道类型的用户有不同的系列型号。
2.性能训练鞋: 为专业、半专业长跑运动员准备,赛道训练专用。这种鞋注重的是保护和轻巧的平衡型,一方面要避免运动员训练受伤,另一方面也要让运动员出成绩。
3.马拉松鞋: 仅为马拉松准备的鞋,绝对不适合日常慢跑。轻到几乎没有重量,保护性能极差,寿命极短。这种鞋存在只有一个目的,为专业马拉松运动员追求比赛最高成绩。
二、确认我们可以实际测量到的定量参数:包括了脚长、脚围和体重
脚长、脚围和体重这三个元素,决定了我们鞋子的尺码还有鞋子的承重能力。
最好的试鞋时间是在傍晚,脚经过一天的站立行走,会比较肿胀,所以能选到对你来说比较舒服的鞋子。
穿上平时运动时会穿的袜子去试穿鞋子,因为太厚或者太薄的袜子都会影响穿运动鞋时的合脚性,鞋子穿好之后,需要空出大约1~1.5公分(塞得进一根指头)的空间,并让五个脚趾头都能活动。绑好鞋带之后,确定脚背没有受压迫而不舒服。
另外, 测量体重是考虑到鞋子的避震功能。 一般来说,男性体重超过75公斤、女性体重超过60公斤,就需要更审慎的评估鞋子的避震功能,以免给膝盖带来伤害。
三、确认一些和跑步习惯有关的定型参数:包括了足弓类型、足部是否有外翻情形
这个部份通常是新手们最不了解的步骤。
最简单的判断脚型的办法,就是看鞋子的磨损程度。 不过鞋子底有厚薄,穿的时间有长短,路面等问题,并不能通过鞋底的磨损程度,准确分辨出来脚型。
因此,可以在盆里装少量的水(可以润湿脚底就好),然后将脚踩进盆里,浸湿足底;然后在旁边放一张硬板纸,将浸湿的脚踩在硬板纸上。透过纸上的脚印,来做判断。
脚印非常完整,中间没有断掉、且连接处面积大的,属于低足弓(外翻);脚印分为前后两个部份,中间几乎没有连接的,属于高足弓(内翻);介于两者之间的,则是正常足弓。
如果是 正常足弓,可以选择任何型号的跑鞋,一般以稳定系鞋子最佳 ,因为它能给你的足弓中部提供足够的支持。
如果是 低足弓(外翻),建议选择缓震系跑鞋 ,这样的跑者比较需要软底增强旋前肌吸收落地的冲击力,同时建议选择减震垫较厚的鞋。
如果是 高足弓(内翻),轻微内翻跑者需要选择一双稳定系的跑鞋 ,且有双密度的夹层鞋底,这样可以更好地支撑; 严重内翻建议选择控制性跑鞋, 坚硬的鞋底可以给你更好的保护,避免减震垫太厚
? 跑鞋多久换一双?
一旦养成了跑步的习惯,还需要经常检查你鞋子的破损。 一般建议每500-800公里更换一次跑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你每周跑30公里左右,也就是四五个月的时间的。
请记住,跑鞋可能看起来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内在的磨损。如果你的体重较重,你更应该每3个月或每500公里更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