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赛况

文章内容

2021奥运会乒乓球服_2012奥运乒乓球服

tamoadmin 2024-05-26
1.54岁乒乓奥运冠军乔红现状!她事业顺利50岁才结婚,已老到认不出2.我国乒乓球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女选手?3.乒乓球选手王皓参加三次奥运会得到三次亚军是什么原

1.54岁乒乓奥运冠军乔红现状!她事业顺利50岁才结婚,已老到认不出

2.我国乒乓球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女选手?

3.乒乓球选手王皓参加三次奥运会得到三次亚军是什么原因?

2021奥运会乒乓球服_2012奥运乒乓球服

郭跃,1988年7月17日出生于辽宁鞍山,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

郭跃6岁开始打球,1996年进入省体校,2000年入选国家队,2004年第47届世乒赛女团冠军成员,成为中国乒乓球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连续两届获得乒乓球女子团体赛冠军。

2014年12月06日,郭跃出任辽宁女乒教练员。

人物经历:

进入体校训练

1988年7月,郭跃出生于鞍山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6岁时父亲郭向生送郭跃去打球是想让孩子锻炼锻炼身体,但在在市体校打了两年,郭跃的球技已经成为同龄中的佼佼者。1996年,辽宁省里组织各市最优秀的少年乒乓球选手大比武,选拔进入省体校的球员。

当时省体校最小的年龄组是1987年出生的球员,出于锻炼的目的,1988年出生的郭跃以小打大报名参加了1987年组,成为年纪最小、个子最矮的选手,凭借着出色的发挥,最终在70余名选手中名列第一。比赛结束后,省体校的教练便找到了郭跃的父母,希望郭跃到省体校打球。经过认真考虑后,郭跃父母决定让郭跃在乒乓球上发挥才能,于是,郭跃进入了省体校。

获得全国冠军

郭跃不是一个张扬的女孩儿,但内心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省体校的比赛一直名列前茅。就这样,1998年郭跃进入辽宁省队,郭跃的乒乓球水平突飞猛进。

1999年年末,全国组织少年乒乓球选手选拔赛,郭跃第一次拿了全国性比赛的冠军,随后赶到北京国家二队集训。不久,郭跃代表中国参加了一个亚洲邀请赛,郭跃又第一次夺得洲际比赛冠军。在这之后,才11岁的郭跃正式进入乒乓球国家二队,成为最年轻的国手。

国家队崭露头角

进入乒乓球国家二队之后,郭跃参加各种大赛的机会逐渐多了起来。由于性格倔强,从进入国家一队那天起,郭跃就是教练最“头疼”的弟子。但也是因为性格倔强不服输,郭跃被教练寄予了厚望。

2004年多哈世乒赛是郭跃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乒乓球队教练组最终没选20岁的郭焱,而是把机会留给了郭跃。郭跃入选第47届世乒赛女团冠军成员后,在决赛第三场以3比1的成绩战胜张瑞,成为中国乒乓球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2004年在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上年仅16岁的郭跃成为了最年轻的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单冠军,郭跃创造了一个奇迹。

奥运会经历

2004年雅典奥运会,年仅16岁的她和牛剑锋配对参加了奥运会双打比赛,并在半决赛和张怡宁、王楠会师半决赛,顺利完成任务。三、四名争夺战,郭跃/牛剑锋4比3惊险战胜金暻娥/金福来组合获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双铜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郭跃在团体赛中发挥出色,屡屡建功,收获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团冠军。

在随后的单打比赛,她半决赛不敌王楠,在季军争夺战中,她战胜新加坡选手李佳薇再次收获了一枚铜牌,同时,这场胜利也确保了中国女乒囊获了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比赛的全部奖牌。

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到伦敦奥运会,郭跃成为了继王楠、孔令辉、王励勤之后,又一个三度征战奥运会的传奇式人物。

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中李晓霞、丁宁、郭跃组成的中国队以3-0完胜日本队,卫冕成功,郭跃也收获了职业生涯第二枚奥运会金牌。

离开国家队

2014年1月24日,因伤退出2014年1月初直通东京世乒赛队内第一阶段选拔赛的郭跃因为受到颈椎方面疾病的影响,状态非常起起伏伏被调整出国家队。

教练生涯

2014年12月06日,辽宁省沈阳市,乒乓球名将郭跃走马上任,出任辽宁女乒教练员。

离开乒乓球

虽然与邓亚萍、刘国梁一样,她们两人不过是诸多乒坛求学者的一部分,可是能够向高等学府输送一批又一批有决心、有毅力、求真知的优质学子,乒乓球项目也算是各项目中的领军者了。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包括国乒总教练刘国梁、女队主帅孔令辉等在内的业内人士异口同声表示,乒球人能够走进大学校门得益于他们主动求学上进的意识,凭借智慧与意志品质,他们能成为优秀运动员,自然也可以成为学有所成的好学生。

7月17日,郭跃迎来了自己27岁的生日,她收到一份既特殊又珍贵的生日礼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将一份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录取通知书送到郭跃手中,标志着郭跃将在著名学府里开始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学习。这样一条微博,实际也宣告郭跃的事实退役,国乒女队主帅孔令辉对此做了确认。

对于郭跃放下球拍,赴高校深造,球迷的心情颇为复杂,要知道郭跃在她14岁的时候已参加成人公开赛,19岁时就战胜队友李晓霞,荣膺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冠军,可是早年成名的郭跃却在伦敦奥运会后深受伤病与心病困扰,而由此产生的心态起伏问题也限制了她的竞技状态,于是2013年初,她不得不退出国乒女队巴黎世乒赛女单入场券竞争,而去年年初,她以同样原因被调整出国家队。尽管去年底郭跃被任命为辽宁女乒教练组成员,且与乒超八一队有约在身,但今年乒超的注册报名表里已没有她的参赛信息。郭跃目前已在某银监机构找到了新的工作,于是学习金融财务MBA课程就显得顺理成章。刘国梁、孔令辉闻讯后第一时间向郭跃表示了祝贺。

54岁乒乓奥运冠军乔红现状!她事业顺利50岁才结婚,已老到认不出

中国乒乓球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想拿中国冠军,首先要拿世界冠军。这句话也证明了中国的乒乓球水平有多高。每一次,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亚运会,乒乓球比赛总是最稳定的。你不用看。你们都知道自己夺冠了,甚至决赛都可能是为了中国选手。一战不要看太多。早说乒乓球,最凶的应该是我们的大魔王张怡宁。今天我们要讲她的故事。张怡宁原名张宁,小时候是个假小子,经常和男生一起玩。

张怡宁有一次在痛哭,冯为什么突然退休,嫁给了一个20岁的富婆?有一天我妈发现班里有两个张宁,就在名字中间加了一个恩,希望她每天都能快乐健康地长大。1987年,舅舅带队张怡宁去体校乒乓球队。我发现孩子很听话,她强大的乒乓球天赋让她与众不同。于是1991年,张怡宁进入北京队。两年后加入国家队。1994年,她遇到了自己的贵族李逊,开始了自己真正的事业。

第一个冠军是在2001年参加第4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她直接获得女单冠军,女单双打第三名。从此,张怡宁开始了她的生活。2004年,张怡宁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单金牌。从此乒乓球进入了张怡宁时代。张怡宁雅典奥运会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她当时有点安静,但是她看到了比赛,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光有技术是没用的。你在球场上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这时,李逊及时站了起来,告诉她,这样早死晚死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对心态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张怡宁也是一种解脱,国家队情况不好,因为队内意外失利,张怡宁也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最终球场上只剩下她一个人,这是国家队最后的希望。在奥运会历史上,乒乓球女单基本上都是中国赢得。所以张怡宁肯定会有压力。如果她能活下来,对她自己来说绝对是一次蜕变。这时,全国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来找她,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慰。在她尽最大努力打完比赛并获得2004年奥运会冠军后,她非常开心。连解释都说,看,张怡宁笑了。也许她终于突破自我,不再抑郁。

张怡宁正式宣布退役。从此,娱乐妖王在妖王退隐的时候就已经跌到了巅峰。她为什么直接退休?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大魔王拿走他应得的所有冠军,再战,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她选择了退休。那时候会有很多网友说她退役是为了保全名声。那时候还不是巅峰,但她在2009年拿了两枚金牌。所以这个说法不存在,

也许是因为家里人都知道。2009 张怡宁消息爆料她嫁给了比自己小二十岁的许巍。很多人不解。当时,他们正处于事业的巅峰。他们怎么会想到结婚?只要一年内给出的答案出乎意料,两个人三观,让她有我喜欢和佩服的地方。也属于闪婚。两个人前后认识快三个月了。也许这是她退役的原因之一。她只想安静的生活。

女乒乓球运动员“大魔王”的称号足以看出她的统治力,看她打球基本不用担心,因为她总是慢慢扭转局面,赢得比赛。如今,张怡宁也有一儿一女,欢迎生活很幸福。大家都不喜欢婚姻已经十一年了。中国乒乓球。但是没有大魔王,但是还是有大魔王的传说。1999年至2009年左右,大魔王参加世界大赛,国际大赛成绩118胜12负。

几乎是年年平均损失,唯一一个没输过外战的人。事实上,她毫无理由地赢得了每一场胜利。就算是大魔王,她前期也会有很多障碍。每个人都要有她另一个部署的强大气场才能勇往直前,让对手害怕。张怡宁另一个令人敬佩的点是,她潇洒地退下来,几乎消失了,真的令人敬佩。她挥了挥衣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留给后人的只有我传奇的身影。这就是张怡宁。

我国乒乓球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女选手?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曾在奥运乒乓赛事上大放异彩的乔红来说,她也付出过很多,才有了多次在赛场上斩获奖牌时的飒爽英姿。

随着时间的流逝,乔红如今也已有54岁,再也不是年轻时的模样,在她退役之后,事业一直很顺利, 如今的她也已略显苍老,可是她的故事一直都没有结束,依旧是那个令人钦佩的奥运冠军。

1968年11月21日,乔红出生于湖北武汉,在她七岁的时候,进入南垸坊小学读书,那时候全国上下正刮着一股打乒乓球的风。

由于武汉无机盐厂工人严方起酷爱打乒乓球,又恰好与南垸坊小学 体育 老师王德谦是好友,他就建议王德谦在学校里组织一支乒乓球队,而此时的 董伟委 正好从 武汉 汽车 制造厂 调来南垸坊小学支教,教 体育 ,于是两几人一拍即合,就风风火火的搞了起来。

初次招生时,乔红举起了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由于乔红的接受能力强,一下就被老师看中,选入了乒乓球队,而董伟委也成了她的教练。

加入乒乓队之后,为了加强脚下力量、启动快,教练董伟委在乔红及队友的脚后跟上涂粉笔灰,让她们踮着脚训练;如发现地上有粉笔灰,那么脚后跟落地的球员就要挨罚;为了保证乔红及队友的动作规范、标准,董伟委将乒乓球台的四个脚锯掉,以适合她们的身高。

那时候的学校规定每晚九点熄灯关门,可是乔红所在的乒乓球队往往要训练到很晚,大多数时候,即便是已经熄灯了,乔红也还在摸黑训练,在训练完回不去学校的时候,她和队友甚至还为此翻过墙。

乔红从小学习成绩就好,也很招老师们喜欢,给人的印象就是听话、温顺、老实,而且她还很热心,在上学的时候,还经常和同学一起接送班上有一个双腿残疾的女生上学。

至于她小时候的听话,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在一次区级比赛中,冠军本来已经是她的囊中之物了,可是在听到教练让她让给对手时,即便她心里委屈,她还是选择了听从大人的想法,让出即将到手的冠军。

奥运冠军的成长之路,注定不会如此的顺利,在乔红一边学习一边努力练习打比赛的时候,却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有一次,在学校开完家长会之后,乔红的班主任留下来她母亲单独进行沟通,而这主要是建议乔红放弃打球,因为凭乔红的成绩,学校可以直接将她保送进外语学校,听到老师的话,乔红母亲心里也有些动摇了。

考虑到女儿训练十分辛苦,同时也害怕打球会耽误女儿的学习,乔红母亲便不让乔红继续打球在乔红听完母亲的话之后,就伤心的跑去找她的父亲乔大友, 最终还是在教练董伟委、黄庆伟的建议和劝导之下,乔大友才决定继续支持女儿练球。

不过他同样也担心练球会影响到女儿的学习,于是在做出了让步的同时,他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乔红每次考试不能低于85分,不然就得中断练习,最后乔红才得以继续她的乒乓之路。

通过一路以来的坚持,在1980年,乔红终于凭借全国业余体校乒乓球单打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了省队,开始了全身心的投入到她的乒乓球运动生涯中。

对乒乓球,乔红也谈不上特别喜欢,当初在学校,因为老师看中了她,就从此拿起了球拍,而这只是因为启蒙教练的一句话:“乔红基础不错,一旦起来了,能坚持挺长时间”,这句话听在乔红父亲的耳里,十分的有分量,为了这句话,就让女儿乔红一直坚持了下来。

乖巧的孩子总是讨人喜欢,而乔红就是这样的乖孩子,在打球的一路上,学校老师、业余体校教练,省队冯梦雅教练都对乔红特别的好,而乔红与陈静、胡小新也被并称为“湖北三剑客”,可是后来另外两人都进入了国家队,那时只有乔红还留在了省里。

她迟迟进不了国家队,这并不是她能力技术不行,而是因为每次国家队教练看她打比赛的时候,她就紧张的不行,经常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因此比其他两个人晚了些时间进入国家队。

对于乔红来说,那时的她心里的压力其实也很大,同住在一个院子里的人都知道她在打球,如果她不能打出个名堂,那她的爸妈脸上也无光。

每次一到周末,如果乔红输了球,就特别不想回家,虽然她的爸爸从不打骂她,可是那动辄一个多小时的思想教育,也让她觉得有些沉重,在那段时间里,父母的面子成了乔红心里最大的压力。

同时,在省队里,她的教练也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她,那时的湖北省体委主任还特意找来男队员给乔红做陪练。

“堂堂一个体委主任,一个星期来看我两次,在田径场边站着看我跑步,当时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努力,但也没想太多,不知道自己究竟能打出什么样的成绩。”

他们的关心和眼中的期望乔红都看在眼里,她并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用实际行动来表明她的决心,好好训练,好好比赛,厚积薄发,等待机会。

“我从来不说一定能拿冠军这样的话,因为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乔红坦言她不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做事容易先想好后路。

在1987年全运会上,乔红终于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她凭借全运会上单打第二的成绩,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靠强劲的实力,成功打进了国家队,从此开始了她大放异彩的时代。

1989年,乔红第一次参加了世乒赛,就一举夺冠,成功的拿下了女单、女双两项冠军,像一匹黑马震惊了所有人。

第一次拿到如此奖项的乔红开心不已,“挺高兴的,觉得冠军就这样啊,我记得当时徐主任还说,这丫头从哪儿冒出来的,一拿还拿俩冠军。”

当乔红拿着磁卡给家里打电话报喜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爸,我冠军拿了,你们面子也有了,以后别指望我再打冠军了”。

对于乔红来说,拿冠军更多的是为了不辜负期望,不断的努力也只是不想让别人失望,本性随遇而安的她,仿佛一直是为别人活着。

“如果没我爸,我肯定打不到这个份上,拿冠军的那一刻,就是觉得满足了父母,自己一点兴奋的感觉都没有,以后拿的每一个冠军,我都不觉得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无非是让家里又高兴一次,所以大家每次看我站在领奖台上,都挺平静,哪次也没哭过,还不如在下面看人家升国旗激动呢。”

1994年10月,乔红和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取得了乒乓球女子双打冠军,比赛过后,乔红就提出要退役,可是只要领导劝一劝她,给她做一做思想工作,提到队里还需要她,乔红就不会讲任何条件留下来,好好的尽自己作为一名运动员的责任。

在为国家队效力的这9年里面,28岁的乔红成了中国乒乓球队唯一一名超龄队员,可是她却没有丝毫的后悔,“国家队选择了我,服从国家利益就是我唯一的选择。”

1993年,第4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瑞典哥德堡举行,第一次代表国家队打团体赛的乔红与队友邓亚萍一道,为中国队夺回了在41届上丢失的女子团体冠军。

此时的乔红也已经25岁了,获得多次奖项的她也算是功成名就了,按照惯例也到了该退役的时候。

回国之后,她就递交了一份要求下队的报告,但是国家体委领导在她的报告上批了这样一句话:乔红,以国家利益为重,继续留队两年。

25岁,正是外出打球赚钱的黄金年龄,很多乒乓国手都是在这个年龄退役,然后去寻求更好的机会,可是当乔红看到领导在报告书上写下的批示时,心里却是矛盾重重。

那天晚上,她彻夜难眠,又想起了当初全家人为了支持她打好乒乓球,总是将当时计划供应的猪肉留给她一个人食用;当她被冯梦雅教练选到省队后,为了培养她的男子技术风格,冯梦雅将队里的经费一点点地抠出来,为她请来男选手当陪练。

在国家队里,老教练曾传强为她改进技术动作呕心沥血,当她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出征多特蒙德世乒赛获得女单和女双冠军的消息传到武汉时,街坊邻居放鞭炮留下的纸屑将大院铺得满满厚厚的……

乔红想了很多很多,这一路走来,她带上了太多太多人的期待,最终她还是收回了申请,而她这一留,就是两年。

在天津举行的第43届世乒赛上,乔红与队友一道,击败法国、斯洛伐克劲旅;力挫罗马尼亚和日本选手,最后又以3:0战胜老对手韩国队,为中国再次夺得考比伦杯。

单项决赛中,乔红还夺得女单银牌和女双第一,事后,她说她很满足,因为她自己不辱使命尽了责任,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待在国家队的这9年里,乔红夺得过11次国际大赛的金牌,也成为了国家队的台柱之一。 

在1989年乔红成为世界冠军后,回到武汉的时候,她还问起父亲乔大友需要什么礼物,要去给他买,看着长大的女儿,乔大友很高兴,他对女儿说:

“我不需要什么礼物,只要你能做到我说的两点,我就心满意足了,一是你虽然做了冠军,但不要飘飘然,要好好做人,做个好人,二是既然你选择了打球这条路,你就要好好走下去,只有打好了球,才算为国家做了贡献。”

在那之后,每当遇到乔红有什么不顺心的事,父亲的话总是回旋在她耳际,后来乔红是在单打决赛中负于邓亚萍而获得亚军,有很多人都替她不值。

甚至有一次,乔红在北京火车站接母亲的时候,还有一位年轻人走过来说:“你是乔红吧,你太厚道了,你为什么不像邓亚萍那样凶一点呢?现在邓亚萍总是排名第一,你怎么想?”

乔红一笑:“ 体育 比赛总是很公平的,谁有本事谁赢,邓亚萍练的比我苦,她应该比我得到的更多。”

随着年龄一天天增大,总有一丝遗憾缠绕着她,在天津世锦赛输给邓亚萍后,27岁的乔红就想,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也“老”了,也应该退役休息了。

于是,她写好了一份退役报告准备交给领导,可是在她走进训练馆时,又看到了国家队面临的困境。

此时老队员就只剩下自己和邓亚萍及刘伟等,年轻队员虽然技术还行,但缺乏经验,马上就要打亚特兰大奥运会,国家队青黄不接怎么行呢?而且队里没提她退役的事情,于是乔红还是选择了再顶一阵。

于是她又悄悄地撕掉了申请报告,不声不响地投入了苦练之中,为下一场比赛做准备。

一直以来,乔红都是带着各种病痛在赛场上拼杀,因为伤病,奥运会前,乔红整整两个月没有摸球拍,教练和国家体委领导都很着急。

去看望她的冯梦雅对她说,“你要好好把握住奥运会的机会啊!”

“我知道。”乔红平静地说,“冯指导,你放心,我肯定会全力以赴地去拼。”

后来在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乔红病情稍有缓解,便抓紧时间训练,尽管她训练的时间不长,但练球的质量相当高,保持了良好的竞技状态和水平。

出征亚特兰大之前,乔红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兴奋 她给家里挂了个电话:“爸爸,我马上要到奥运会去了,我是去为中国队夺冠扫清障碍的。”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乔红一路过关斩将,为确保邓亚萍夺冠立下汗马功劳,她虽然没夺得单打金牌,但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从亚特兰大回到北京后,她陪父亲去一家商场购物,一位60多岁的老人走到乔红面前,拉着她的手:“姑娘,你是好样的,我给你鞠躬了。”说罢,她向乔红深深地鞠了一躬,面对老人,乔红眼睛湿润了。

虽然乔红拿到了很多奖项,也赢得了很多荣誉,可是在她的身上却丝毫没有骄躁之气,在她28年的人生之旅,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一块块奖牌,她无愧于父母,也无愧于国家。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乔红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7年之后,在王楠跌入事业最低谷时,乔红又出现在了王楠的身边,巴黎世乒赛上,王楠夺得3枚金牌,成为乒坛“全满贯”,赛后,王楠发自肺腑地说:“我很感谢乔红!”

很多人都曾好奇地问过乔红,究竟做了什么让王楠振作起来,大杀四方,面对众多人的疑问,乔红却是很淡定,她说得很简单,可是这切说到底都是源于她的那一份热心肠。

“其实,我真没什么招,就是跟她做个伴,那段时间,对王楠而言是最困难的,她身边需要一个能够信赖而且知心的人,听她说说心里话,我只是充当了一个倾诉对象,在这方面配合了她一下,努力让她有份好心情,烦心事儿少了,投入到训练中的精力自然就多一些,打球关键还是靠她自己。”

在乔红眼中,虽然她比邓亚萍先拿到了世界冠军,可那时候的她却觉得自己双打很差劲。

在和邓亚萍组成搭档打双打之后,她还很紧张,就觉得应该多想想邓亚萍,学会理解她,而且邓亚萍是进攻型,而她自己是稳健型,因此她只要负责把球弄上台,由邓亚萍负责进攻,两人就能配合好了。

都说球风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乔红没有邓亚萍那样强烈的好胜心,看上去倒像是个“知足常乐型”,对于她自己来说取得的成就已经很满足了。

“比较一下我和小邓的付出,我觉得自己拿第二够好了,她实在太苦,每天平均比我多练一个小时,我除了比小邓差,比其他人还好呢,说实话,我挺佩服小邓的,我没有她那种毅力,但不羡慕她,可能我们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以我的性格,觉得那样活着太累,我比较随意,不会勉强自己,先尽力,不行就算了。”

说起乔红的知足,她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具有两面性的,她的知足也是两面的。

“每次拿冠军都觉得挺知足,可到了下次打比赛,还想拿,但我确实很少跟自己较劲,你说我要是容易知足,也坚持不了10年啊,双打有小邓带我打,她那口气可以影响我,可单打我也一直不错,如果说我真的很知足,可能早就下去了。”

退役后的乔红后来被公派到了日本,在松下电器公司队里面,她卸去了所有的责任和压力,在那边她边打球边教球,日子过得十分清闲。

可是却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以为她要加入海外的队伍里面去,对此乔红表示:“我决不会加入外国队来打中国人,如果国家队需要我,我还会回来为祖国效力,湖北队在明年的全运会如果需要我,我也会为家乡尽力。”

2000年从日本回来后,乔红又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 科学学院做起了学生,她的生活很是悠闲,她的朋友经常跟她说,想吃什么就打个电话,到家里只管伸筷子,周末朋友聚在一起玩,她难得才陪人家打打乒乓球,乔红很享受这种有朋友“照顾”的感觉。

华南师范大学的学业结束之后,乔红如愿拿到了教育专业的学士学位,并且从2003年起开始担任中国乒乓球女队教练,2008年的她还作为奥运火炬手在家乡武汉传递圣火,后来还担任广东省 体育 运动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和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最近一次官方发布关于乔红的消息,还是在2019年8月16日,已经五十岁的她穿着一身蓝色运动衫,认真的指导着彭阳当地的小朋友关于乒乓球的技术,这次活动,其实和扶贫有关系。

照片中的她,身材管理优越,脸上虽然有了皱纹,但气质上依旧是那个昔日的世界冠军。

而后,乔红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但她昔日的搭档邓亚萍,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挚友。

2020年12月,邓亚萍在参加一个电视节目的时候,坦率的表达了和乔红的深切友情,她满怀感情的说:和搭档乔红,是对手亦是战友。

2021年,邓亚萍在参加一个关于畅聊奥运的活动之时,分享了乔红决赛前热身拿水崴了脚的趣事,她神色中的怀念和笑意,足以体现二人的感情之深。

2022年,乔红也已经54岁了,她的事业一直很顺坦,在她自己获得大大小小一箩筐的奖牌之后,还一直在为国家培养人才,在不同的岗位奉献着自己。

岁月催人老,曾经在赛场上大杀四方的乔红,也已经收敛起了自己的光芒,如今眼角的细纹也慢慢出现,早已没了年轻时的样子,可是有家人朋友以及曾经的“战友”陪伴的她,依旧生活得很开心,还是那个笑容满面的开心果,那个努力又很热心肠的大姐姐。

有人说,如今54岁的乔红已经老到认不出来了,但实际上,她的内心,充沛且炙热,她用积极的态度在面对事业和生活,顺利的背后,是乔红无数血泪的付出。

《本色乔红》《乒乓世界》2003.04.03 夏娃

《乔红生怕“对不起观众”》《乒乓世界》 2000.08.03 赵卫真

《记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乔红: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湖北日报(荆楚网)

乒乓球选手王皓参加三次奥运会得到三次亚军是什么原因?

第五位:李晓霞

李晓霞技术特点中最突出的就是力量,正手的超强爆冲力量,杀伤力强大。力量强大的同时,球的旋转非常强,质量极高。1988年出生的李晓霞,20岁的时候在世界杯上收获了自己第一个单打世界冠军,2010年又斩获亚运会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女子单打冠军,女团冠军。201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冠军,成为中国第4个女子大满贯选手。关于丁宁与李晓霞谁更厉害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

第四位:丁宁

丁宁出生于1990年,现在中国队的一姐,现世界排名第一,丁宁是横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杰出代表。反手正手都有较强的的实力,进攻角度大,落点刁钻。丁宁是中国第5位成就大满贯的女选手,从首冠到大满贯用时五年,先后夺得2011、2015、2017年世锦赛,2011、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女单冠军。

第三位:王楠

王楠的统治时期在1998年到2004年,1997年邓亚萍退役,王楠登上女乒一姐的位置。王楠的技术特点与前辈邓亚萍是两个极端,球风并不凶悍,有人评价她缺少邓亚萍那种霸气,但是王楠胜在手感,属于慢热型的选手,绵里藏针,对手开始很舒服,打着打着就输掉比赛了。她是中国女乒的第2位大满贯得主。

第二位:张怡宁

张怡宁被网友称为大魔王,可以说是最受网友喜欢的乒乓球运动员之一了。2004年-2009年期间统治女子乒坛。球风硬朗,打法凶狠,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张怡宁的段子。比如说,张怡宁是因为没有对手才退役的。还有张怡宁对女儿说:你不要动我的银牌,金牌可以随便玩,我只有那一块银牌。想玩银牌就去找王皓叔叔,想玩铜牌就去找福原爱阿姨。球迷们对他喜爱源于她身上的那股韧劲,防守好的让人想吐血,说的直白点就是比较黏糊,最经典的一幕08年奥运会,拿鞋底一样的没有进攻能力的备用板,耗死冯天薇。张怡宁是女乒第三位大满贯得主,她不光是大满贯,而且是恐怖的双大满贯。

第一位:邓亚萍

王楠、张怡宁、邓亚萍是中国女乒三个时代的统治者,三代大魔王。邓亚萍时代主要在1990年到1997年,三次夺得世乒赛冠军,两次奥运会冠军。打法凶狠,进攻再进攻。邓亚萍身高只有1米55,但是她的脚步非常好,完美弥补了身高的劣势。她的是利用自身优势最好的球员,进攻意识强,步伐灵活,正手凶狠,反手怪异。1998年退役的时候她已经统治乒坛8年之久,退役时仅仅25岁,还在巅峰期,而张怡宁进入国家队后,直到23岁之前还一直被王楠压制。其实一些网友称最想看的是巅峰期进攻无敌的邓亚萍对阵巅峰期最强之盾张怡宁,绝对是精彩绝伦的比赛。

另外,乔红、李菊、刘诗雯、郭跃等球员也很优秀,但是都没有获得大满贯。

王皓三次奥运非都是亚军除了运气差一点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心态不好,抗压能力不强。当然实力差一点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年仅21岁的王皓出征雅典奥运会,当时距离王皓进入一队只有四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马琳率先出局,随后王皓在男单半决赛中战胜另一名中国选手王励勤进入决赛。决赛王皓对阵韩国直板名将柳承敏。

决赛中,背负着中国队夺冠众人的王皓显然在压力上大于柳承敏,可以说雅典奥运会王皓更多地输在了心态上。但是在这么重要的比赛中,能够坚持下来就很不错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王皓的对手是队友马琳。尽管王皓反手能力优于马琳,但是前三板争斗环节中明显马琳占优,而且回顾两人的大赛交手记录,马琳明显占优,就在2008年前一年的萨格勒布世乒赛上,马琳在男单半决赛中以4:2战胜了王皓,可以说王皓和马琳在交手中本就不占上风。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男单决赛中,王皓面对的则是小自己五岁的师弟张继科。此次交手之前,王皓在世锦赛和世界杯中两负张继科,无论是从打法质量还是体力上,王皓都处于下风。

尽管王皓未能在奥运会上拿下男单冠军,但他仍然拿下了四个世界单打冠军头衔,更何况在竞争激烈的中国队,能够三次入围奥运会单打本就是个了不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