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国家队都穿的什么线_国家队羽毛球穿几个结
1.羽毛球的四点穿线法的具体好处是?
2.国际羽联规则(国际羽联最新规则)
3.羽毛球穿线磅数
4.羽毛球穿线
正常的
目前常见的有3种穿线法: 普通的2结法,YONEX的4结法和GOSEN的张人法
你说的就是YONEX的4结法,用这个方法的话,在磅数达到23以上时也不会产生拍框变形,而2结法拉到25或者以上时会变扁
羽毛球的四点穿线法的具体好处是?
羽毛球的比赛规则
[编辑本段]
(一) 羽毛球场地、器材
1. 场地:羽毛球场成长方形,各条线宽均为4厘米,场地上空12米以内和四周4米以内不应有障碍物。球场中央网高1.524米,双打边线处网高1.55米。
2. 器材
球重4.74克~5.5克,由16根羽毛插在半球型软木托上,球高68-78mm,直径58-68mm,分为1-10号。球拍框总长度不超过68厘米,宽不超过23厘米,拍弦面长不超过28厘米,宽不超过22厘米。
(二) 羽毛球比赛方法及主要规则简介
1. 比赛的项目: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男子团体、女子团体。
2. 新制比赛的计分方法及规则:
(1)类似曾经的乒乓球记分方法,采用21分制,即双方分数先达21分者胜,3局2胜。每局双方打到20平后,一方领先2分即算该局获胜;若双方打成29平后,一方领先1分,即算该局取胜。
(2)新制度中每球得分,并且除特殊情况(比如地板湿了,球打坏了),球员不可再提出中断比赛的要求。但是,每局一方以11分领先时,比赛进行1分钟的技术暂停,让比赛双方进行擦汗、喝水等。
(3)得分者方有发球权,如果本方得单数分,从左边发球;得双数分,从右边发球。取消(单打)后发球线。在第三局或只进行一局的比赛中,当一方分数首先到达11分时,双方交换场区。
(4)双打规则修改较多,文字不容易表述,而暂时不能贴图,所以在此省略。
3. 旧制比赛的计分方法:
(1)除非另有商定,比赛应以三局两胜定胜负,团体赛多采用5盘3胜制
(2)只有发球方才能得分
(3)双打和男子单打先得15分的一方为胜一局。
(4)女子单打先得11分的一方胜一局
①双打和男子单打,13平或14平(女子单打9平获10平)时,先获13分或14分(女子单打先获9分或10分)的一方,可以选择“再赛”或“不再赛”。②这一选择只能在规定分数第一次出现,下一次发球发出之前做出。③13平(女子单打9平)时不选择“再赛”,在14平(女子单打10平)时先获14分(女子单打10分)者仍可选择“再赛”。
(5)选择“再赛”后从“0比0”开始报分,先获“再赛”分数的一方胜该局。
①13平再赛到一方先到5分。②14平再赛到一方先到3分。③9平再赛到一方先到3分。④10平再赛到一方先到2分。
(6)在下一局开始由上一局的胜方先发球。
3. 比赛中的站位:
单打:
(1)发球员的分数为0或双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再各自的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
(2)发球员的分数为单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再各自的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3)如“再赛”,发球员应以该局的总的分数来确定站位。若总分为15分(单数),双方运动员均应再各自的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若总分为16分(双数),双方运动员均应再各自的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4)球发出后,双方运动员就不再受发球区的限制而自由击到对方场区的任何位置,运动员的站位也可以在自己这方场区的界内或界外。
双打:
(1)一局比赛开始和获得发球局的一方,都应从右发球区开始发球。
(2)只有接发球员才能接发球;如果它的同伴去接球或被球触及,发球方得一分。
①每局开始首先发球的运动员,在该局本方得分为0或双数时,都必须在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得分为单数时,则应在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②每局开始首先接发球的运动员,在该局本方得分为0或双数时,都必须在右发球区接发球或发球;得分为单数时,则应在左发球区接发球或发球。
③上述两条相反形式的站位适用于他们的同伴。
(3)任何一局的本方发球员失去发球权后,由该局首先发球员发球,然后首先发球员的同伴发球,接着由他们的对手之一发球,然后再有另一对手发球,如此传递发球权。
(4)运动员不得有发球错误和接发球的错误,或在同一局比赛中有两次发球。
(5)一局胜方的任一运动员可在下一局先发球,负方中任一运动员可先接发球。
(6)球发出后就不再受发球区的限制了。运动员可在本方场区自由站位和将球击倒对法场区的任何位置。
4. 比赛规则:
(1)交换场区
① 以下情况运动员应交换场区:
Ⅰ、第一局结束。
Ⅱ、第三局开始。
Ⅲ、第三局中或只进行一局的比赛进行至一方达到11分时。
② 运动员未按以上规则交换场区,已经发现立即交换,以得分数有效。
(2)合法发球:
① 发球使任何一方都不允许非法延误发球。
② 发球员和接发球员都必须站在斜对角线发球区内发球和接发球,脚不能触及发球区的界限;两脚必须都有一部分与地面接触,不得移动,直至将球发出。
③ 发球员的球拍必须先击中球托,与此同时整个球必须低于发球员的腰部。
④ 击球瞬间球杆应指向下放,从而使整个球框明显低于发球员的整个握拍手部。
⑤ 发球开始后,发球员的球拍必须连续向前挥动,直至将球发出。
⑥ 发出的球必须向上飞行过网,如果不受拦截,应落入接发球员的发球区。
(3)羽毛球的违例
① 发球不合法违例。
② 发球员发球时未击中球。
③ 发球时,球过网后挂在网上或停在网顶。
④ 比赛时:
Ⅰ、球落在球场边线外。
Ⅱ、球从网孔或从网下穿过。
Ⅲ、球不过网。
Ⅳ、球碰屋顶、天花板或四周墙壁。
Ⅴ、球碰到运动员的身体或衣服。
Ⅵ、球碰到场地外其他人或物体(由于建筑物的结构问题,必要时地方羽毛球组织可以制定羽毛球触及建筑物的临时规定,但其国组织有否决权)。
⑤ 比赛时,球拍或球的最初接触点不在击球者网的这一方(击球者击球后,球拍可以随球过网)。
⑥ 比赛进行中:
Ⅰ、运动员球拍、身体或衣服触及网或网的支持物。
Ⅱ、运动员的球拍或身体,以任何程度侵入对方场区。
Ⅲ、妨碍对手,如阻挡对方紧靠球网的合法击球。
⑦ 比赛时,运动员故意分散对方注意力的任何举动,如喊叫、故作姿态等。
⑧ 比赛时:
Ⅰ、击球时,球夹在或停滞在拍上紧接着又被拖带。
Ⅱ、同一运动员两次挥拍连续击中球两次。
Ⅲ、同一方两名运动员连续各击中球一次。
Ⅳ、球碰球拍继续向后场飞行。
⑨ 运动员违反比赛连续性的规定。
⑩ 运动员行为不端。
(4)重发球:
① 与不能预见或意外的情况,应重发球。
② 除发球外,球挂在网上或停在网顶,应重发球。
③ 发球时,发球员和接发球员同时违例,应重发球。
④ 发球员在接发球员未做好准备时发球,应重发球。
⑤ 比赛进行中,球托与球的其他部分完全分离,应重发球。
⑥ 司线员未看清球的落点,裁判员也不能做出决定时,应重发球。
⑦ “重发球”时,最后一次发球无效,原发球员重发球。
(5)死球:
① 球撞网并挂在网上,或停在网顶上。
② 球撞网或网柱后开始在击球这一方落向地面。
③ 球触及地面。
④ “违例”或“重发球”。
(6)发球区错误:
① 发球顺序错误。
② 从错误的发球区发球。
③ 在错误的发球区准备接发球,且对方球已发出。
(7)发球区错误的裁判方法:
① 如果错误在下一次发球击出前发现,应重发球;只有一方错误并输了这一回合,则错误不予纠正。
② 如果错误在下一次发球击出前未被发现,则错误不予纠正。
③ 如果因发球区错误而“重发球”,则该回合无效,纠正错误重发球。
④ 如果发球区错误未被纠正,比赛也应继续进行,并且不改变运动员的新发球区和新发球顺序。
羽毛球应有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羽毛长64毫米至70毫米,但每一个球的羽毛从托面到羽毛尖的长度应一致。羽毛顶端围成圆形,直径为58毫米至68毫米,球托直径25毫米至28毫米,底部为圆形,羽毛球重4.6克至5.50克。而对于非羽毛制成的球,我们则要求制成裙状,质量、性能不得超过10\%的差距。对于比赛用球,必须经过检验才能用,正确方法是:站在端线,低手向前上方全力击球,球的飞行方向与边线平行,一个合格的球,应落在离对方端线53~99厘米之间。
国际羽联规则(国际羽联最新规则)
简单的说是:不会产生如一线穿底法紧线压松线的的现象,不用钩子,线的寿命明显增长,不容易掉磅和走线,拍框不易变形。
详细的可以参考下:
一只羽毛球拍影响手感的第一原因是拍子的拍压,就是羽毛球线上的松紧。一般用1磅作为单位。不同机子的松紧不一样。以YY(日本YONEX的简称)的机子为准,18到21磅为一种手感,22到24磅是一种手感,25到27磅是一种手感,28到30磅以上是一种手感。拍压越低弹弓效应越明显(过低也不行),可以很轻松的拉后场。由于控球时间长,对球的弧线和落点控制比较好,击球甜区大(甜区就是球拍面的最佳击球区。当击球点在甜区时能给你足够的击球威力、控球性、震动感很小,你会觉得很舒适。甜区的大小对球员是很重要的,它能使球员更容易打出高质量的球。)对动作的容错性也好,很适合拉吊打法。但是把球往下压(突击扣杀最为明显)如果动作比较小,球很难压下来,直往底线跑。由于脱拍速度慢,球好象粘在拍上,落点很难控制,如果想杀的比较贴网比较深老下网。所以下压技术用的多的人一般喜欢比较高的拍压。高压的好处是控球敏锐,脱拍速度快,下压落点好。很小的动作就能打出角度很大的球,代价就是力量和控球能力。高压正好适合现在专业羽毛球快速的特点,所以一般专业选手不论男女一般是30磅,双打更高。象张军是35磅。一般人不要使用超过27磅的拍压,就算动作正确,点抢的好拉后场也很累。杀球没速度,几下就手软了。何况一般拍拍都是身前发力能抢到点的业余基本没有。而且羽毛球拍比较好的能一直承受26磅就不错了。高压线断的快,上几次高压框抽到球上基本上都是断了。拉线一穿到底的方法最常见,叫两点穿线法,要用钩子很容易划了线,很快就断了。而且容易掉磅和走线。YY用的是4点穿线法,有4个结,横竖分开穿。不用钩子,线的寿命明显长。而且不容易掉磅和走线。横线拍压比竖线高10%,一般就是两磅,从第6行开始加磅。竖线5.5米,横线4.5米。
一只羽毛球拍影响手感的第二原因是拍子的中管硬度。软的拍杆和低拍压效果差不多,但对杀球影响比较小。硬杆的下压落点明显要好,脱拍快,但比较费劲,适合专业和下压用的比较多的选手。现在的拍子比以前软了不少,软的拍杆是发展的趋势。好的拍子拍杆和拍框是分开做的,低档货是框杆一体,拍杆弯个钩成为拍框。不论是以高硬碳素,普通碳素、单向排列的“木纹碳素”还是纵横排列的编制碳素的拍杆都可以有软有硬。拍子除了有纵向的纤维(让拍子有弹性和力量)还有横向包裹的纤维(减小拍子的扭力提高击球时拍面的稳定性,提高拍子的控制能力),他们一般不在一层。有的为了减小拍子的扭力更是在拍杆里加了TI(钛)网(如日本的GOSEN5000TI )或TI线(如YY的所有杆加钛拍)。拍杆分粗细,据说细杆拍加速比较快,我觉得没什么不一样。选拍时拍的弯曲点越靠近拍柄越好。
一只羽毛球拍影响手感的第三原因是拍子的长度。拍子标准长度是665MM,加长拍一般是675MM,但规定最长不能超过680MM。加长拍有拍杆加长的,有拍柄加长的。拍杆加长的照顾范围大,进攻力量大,是现在发展的方向,现在YY出来的拍清一色都是加长的。但加长拍力臂长小球控制受影响。拍柄的主要一个功能是减震,它的材料是木头,所以拍柄也叫木柄。质量比较好,比较硬的木柄不光减震效果更好,而且不容易坏,它的周长G3(周长89mm),G4(周长86mm),G5(周长83mm),拍柄和拍杆相连接的部分是柄锥,作用是防止木柄裂开,其实就是一个塑料帽。为了减震现在的拍柄锥加厚加硬变短。至于减震垫我觉得是个噱头,YY、GOSEN的顶级拍没见过用。打开木柄的底盖,能看到木柄上有个洞里面有胶状物,那是配重(空芯柄能有效起到减震作用,乒乓拍早就在广泛使用这种设计)。说到配重就要说拍子的平衡点,从拍柄最底端往拍头算,拍子的平衡点一般在280MM到300MM之间。平衡点值越小拍子挥动越灵活。适合控制型打法。平衡点值越大击球的力量越大,大力击球不光能发上力还很稳落点好掌握。长短拍最好不要换着用,我用完加长再用短的老是打不着球。
最后是拍框、拍面和重量。拍框的截面形状最早是圆的(特别是和拍杆连接的部分),比如最常见的两支一副的铝合金拍,全碳素拍早已经不用这种设计了。取而代之的是方型的盒型拍框。它的扭力小了很多,后来又有了又扁又宽、椭圆型的翼型框。它比盒型框挥动阻力小,但扭力比盒型框大,所以现在一般是上翼下盒的结构。YY的波浪线槽出现过一阵,后来YY又不用了。现在的拍面形状有传统的椭圆型拍面和现在用的最多的方头拍框(拍头变方的长度有8个线孔俗称[大方头],有6个线孔俗称[小方头])。方头拍的好处是甜区大,方头越大越明显,但带来的是扭力也变大。其实比较低的拍压方头拍和椭圆型拍的区别不是很明显,中等拍压方头拍明显比椭圆型拍好用,高压时方头拍的甜区大就出来了。但不像椭圆型拍杀的脆。综合各项还是方头拍好使,是发展方向。拍框也有加TI的,作用据说是减小拍面震动。提高击球稳定性。羽毛球拍的重量分为2U(90-94克)3U(85-89克)4U(80-84克)。轻的比较灵活,重的进攻有力量。同样的平衡点,还是选重的,起码料足结实。
羽毛球拍的选购:一先看品牌。大多数羽毛球拍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从X光片(见图)就能看出。YY不愧是世界第一品牌,从最便宜的CAB-010(一般180-200元)到最好的CP版(中国国家队版,2000年以前中国国家队版一般是CN版)MP100,碳素都是那么均匀,拍框里没有配重,接头在最下面,都有专利的TI接头。所以不论软硬贵贱YY的拍扭力都很小。YY的拍标明的标准拍压都比较低,其实高压没问题,第一代的全碳素拍(还不是高硬碳素)CAB-20 2U的拉28磅都没问题。把拍拉坏一般是拉线机的固定夹有问题,还有就是拉线技术不行。所以最好去YY专卖拉线。其实算下来更省钱。YY是20世纪40年代就有的牌子,有老标和新标之分。现在一般分为CAB系列,椭圆拍型做工好,性价比高。ISO系列,方头拍型,不加钛,有几款精品。钛系列就是ISO拍框的3点钟和9点钟位置(拍框两侧)加了TI。MP系列,拍框加了MP波浪线槽技术。AT系列,拍头上半部分加了钛装甲合金。NS系列,纳米拍。。日本的GOSEN是世界第二品牌,马来西亚国家羽毛球队指定用拍,名气仅次于YONEX,旗下拥有王友福、钟腾福、魏仁芳、王莲香、王晨等名将。球拍科技含量高,特有ROOTS(双T型接头)、GAVUN SHAFT等专利。以它的代表型号5000TI从X光来看,做工好过YY。但是它的缺点是出现过厂货对它日本原产产生过怀疑,框比较软,容易掉漆,比较轻,价格比较高。但的确是一支经典好拍。5000TI分红蓝紫三个版本,红版是软版,蓝版是硬版(其实挺软的),紫版不详。台湾的KENNEX(肯尼士)最早生产碳素球拍的企业,有85项关于生产碳素球拍的专利,曾经世界上4支拍子就有一支是它生产的。它是一个多元化企业后因为投资失误倒闭。老肯尼士787是最有名的经典羽毛球拍之一,被很多专业人员选用,它的外形和性能都很象YONEX的CAB-20,还有其他的几款都是不错的羽拍可以说和YONEX在品质上的差别不大,不过由于YONEX的市场推广做的极好,KENNX基本上给打压下去了,现在的肯尼士不行了。不过经典始终是经典。KINETIC ULX(100%的超高系数碳纤维材料以及KENNEX独有的“动力技术系统”(Kinetic systemtechnology)85-90克标准ISO超硬)和TITANIUMULX(70%的超高系数碳纤维材料,30%的玻璃纤维钛网材料。90-95克标准ISO很硬)是比较有技术含量,有特点的拍子。但名气不及老787。其它还有很多名牌比如英国的Carlton(卡尔顿)羽毛球拍,德国的OLIVER(奥里佛)但国内买不到正品,都是国内的仿制品(代理商告我的)。所以200元以上的没有理由不买YY。
二是挑拍。再高级的拍也会有毛病。第一象木匠一样从木柄的四个方向看拍杆和木柄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拍框和木柄棱线是否拧了。由于不脱脂加压的木头受潮或干燥都会都会变形,所以歪把很常见。第二是转拍,卸掉挂标之类的东西。手拖住拍子平衡点或偏下的位置用力快速转动拍柄,如果拍子一点抖动都没有,说明拍框和拍柄很正,拍框没有变形,拍杆很直。第三是看穿线孔的距离是否一样,有没有钻歪的,特别是拍头附近的,先看穿线标记是否在拍杆的延长线上(787有两个穿线标记不对称),再依次看它两侧的穿线孔距离。穿线孔钻歪了不对称上弦后拍会变形,特别是高压时受力不均框容易断。第四是拧拍杆,再弯一弯感觉是否有松动,听有没有接缝开裂和纤维断裂的声音。第五是抓住拍框两侧往中间推,感觉一下拍框硬度,听有没有纤维断裂的声音。最后就是看看漆上的如何。上好线转拍子抖动说明线没上好,拍框变型了。
羽毛球穿线磅数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国际羽联规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国际羽联最新规则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羽毛球比赛得分规则
采用21分制,即双方分数先达21分者胜,3局2胜。每局双方打到20平后,一方领先2分即算该局获胜;若双方打成29平后,一方领先1分,即算该局取胜。
新制度中每球得分,并且除特殊情况,球员不可再提出中断比赛的要求。但是,每局一方以11分领先时,比赛进行1分钟的技术暂停,让比赛双方进行擦汗、喝水等。
得分者方有发球权,如果本方得单数分,从左边发球;得双数分,从右边发球。在第三局或只进行一局的比赛中,当一方分数首先到达11分时,双方交换场区。
起源: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最认可的是起源于14—15世纪的日本。而现代羽毛球运动是起源于印度,形成于英国。
1875年,羽毛球运动正式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
1893年,英国的羽毛球俱乐部逐渐发展起来,成立了第一个羽毛球协会,规定了场地的要求和运动的标准。
1939年,国际羽联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第一部《羽毛球规则》。
2006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的正式名称更改为羽毛球世界联合会,即世界羽联。
羽毛球规则是什么?
比赛规则
一、赛制
现代羽毛球赛分为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及混双,共5个单项。羽毛球的计分制度最初采取15分制,通常采用“三局两胜制”。但旧制的明显缺点为:比赛长度不易受到控制,容易导致比赛持续时间过长,削弱观众的观看欲望,以及不利于电视转播和吸引更多赞助商。
为了缩短比赛长度,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曾从2001年6月1日起,试行每局7分和“五局三胜制”的新赛制。虽然新赛制在理论上缩短了比赛长度,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而且遭到了许多行内人士的批评,他们的理由是:7分制使比赛变得简单粗糙,缺乏观赏价值。
国际羽联最终在实行新赛制一年后,恢复每局15分制和“三局两胜制”。2006年5月6日,国际羽联通过21分新赛制,同时规定:每局某方先到达11分时可休息60秒,第一局完和第二局之间、第二局完和第三局之间可以有2分钟的休息时间。
二、球具
羽毛球由16根羽毛及球托组成。羽毛长62-70毫米,顶端围成圆形。球托直径25~28毫米,重量4.74-5.5克,底部为半球体。
羽毛球拍的长度不得大于680毫米,拍面的长度应低于290毫米,宽度低于230毫米。
三、场地
标准的羽毛球场为长方形,长度13.4米,宽度6.1米,天花板的高度应大于6.1米。羽毛球场的网柱必须固定在地面上,有效高度为1.55米。球网顶部至地面的高度为1.524米。
场地线宽40毫米,须用白色或**的颜料画出,并在球场的边线及底线以外分别要留出1米和2米以上的安全空间。
羽毛球球网用深色纤维制成,网孔大小15-20毫米,球网长6.10米,宽0.76米。
四、发球与接发球
发球时,双方球员必须站在对角的发球区,两脚触地,但不能踏及发球区的界线。发球时球拍必须先中球托部分,球要从低于115公分的位置发出,而整个发球过程中,球拍拍头应指向下方。
1、单打比赛中,当发球方的得分为偶数时,球员应站在右方发球区内准备发球或接发球。奇数时为左方发球区。
2、双打比赛中,当发球方的得分为偶数时,由右方球员站在右方发球区内准备发球或接发球。奇数时为左方球员发球。发球后第一拍,只有接发球的球员才可以击球,此后不限,直至其中一方犯规或球落地。
五、得分
发球后,比赛便算正式开始,双方球员交替击球,直至一方犯规或球落在其中一方的场区内。在21分制中采用每球直接得分的计算方法。在得分的同时也相应获得发球权,当连续得分的时候,球员在自己的两个发球区内交替发球。
每局双方打到20平手后,一方连续得2分即算该局获胜。比分并非无限延长,先取得30分者则为胜方。
在旧制比赛里,只有发球方才能得分。单打比赛发球方若未得分,改由对方取得发球权重新发球。双打比赛发球方两位选手均有发球权,第一位发球员若未得分,改由第二位发球员重新发球;第二位发球员若未得分,则改由对方取得发球权重新发球。
当比赛双方打成13平、14平,先获13或14分的一方,有权决定双方加打5分或3分。
六、违例
在发球后至球落地前的“比赛进行时”中,接发球队员违例,则判发球方得分。
1、发球高度:击球时,羽毛球击球点高于1.15米。
2、非法延误发球。
3、发球_球时,球杆指向并非向下。
4、发球_球时,没有击中羽毛球底部。
5、出界:击出的球落在有效区域以外,没有过网或穿过球网或在网下进入对方场区。
6、过网击球:不在自己的场区内击球,即球员的球拍和身体进入对方场区。
7、持球:将球击出前,球在拍上有停滞,或有拖带动作。
8、连击:同一球员连续击球2次以上,或球过网前同队球员连续击球。
9、触网:球员的球拍、身体或衣物触网。
10、阻碍对方合法击球,或以其它行为故意骚扰对方球员。
11、球接触到场边的物体墙壁,例如:天花板,电灯。
扩展资料: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最认可的是起源于14—15世纪的日本。而现代羽毛球运动是起源于印度,形成于英国。
1875年,羽毛球运动正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1893年,英国的羽毛球俱乐部逐渐发展起来,成立了第一个羽毛球协会,规定了场地的要求和运动的标准。1939年,国际羽联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第一部《羽毛球规则》。
2006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的正式名称更改为羽毛球世界联合会,即世界羽联。
基本打法
持拍时,手的“虎口”约略对着球拍的侧面,如同拿菜刀一样,因而常被称为“刀板”。切勿像拿苍蝇拍一样将虎口对着球拍正面,那样虽然比较自然而易于回击正手方向的来球,但因为施力点位于虎口底部,力臂太短而不易击出强而有力的球。况且,一旦遇到反手方向的来球,则无法灵活回击。
使用正规的“刀板”持拍方式挥击正手方向来球时,应逆时针微幅旋转手腕,使拍面朝前,并将食指略为前伸再挥拍,将因力臂变长而容易击出强劲的球。遇到反手方向来球时,应将拇指前伸并顶住再挥拍,就比较容易击出强劲的回球。
因为要经常变换食指与拇指的位置以便于挥击正手拍或反手拍,所以握拍时掌心应略为悬空,切勿紧紧握住球拍。击球是否有力的关键,是在于打到球时的瞬间速度,如果全身紧绷用力反而会让瞬间击球速度降低,如果全身协调性很好,就可于击球瞬间将力量灌注于球拍的击球点;
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不只是将手臂手腕力量运用而已,还能将腰力运用进来,达成十分高速的瞬间击球,也能将瞬间速度加以控制,完成各种不同的球路,达到高水平的羽毛球运动。
正、反手拍使用时机:紫色区用正手拍;绿色区用反手拍。
对一般人而言,挥击反手拍终究不如正手拍来得顺手,因而会自然而然地扩大正手拍的使用范围。以右手持拍者而言,当来球位于右方固然使用正手拍,对于正上方,甚至左上方的来球,也往往使用正手拍回击。由于以正手拍挥击左上方来球时需将手臂绕过头上,因此称为“绕头”打法。
对于左上方稍远处的来球,腕力较强的人,往往会直接使用反手拍回击。此持他们会先将右脚跨至左边,将身体转向左后方,回头凝视来球,并用反手拍挥击。相较于“绕头”打法,这样的击球方式显得极为优雅而有效率,常常被视为衡量球技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并不是每一位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都擅长此一打法,曾高居世界排名第一的已退休印尼羽毛球名将阿迪,就几乎从来未曾施展过。
若是来球恰好位于胸前处,一般使用反手拍回击;亦可将身体略为下蹲,以便于使用正手拍回击。
参考资料:
羽毛球比赛规则是什么?
比赛规则
一、赛制
现代羽毛球赛分为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及混双,共5个单项。羽毛球的计分制度最初采取15分制,通常采用“三局两胜制”。但旧制的明显缺点为:比赛长度不易受到控制,容易导致比赛持续时间过长,削弱观众的观看欲望,以及不利于电视转播和吸引更多赞助商。
为了缩短比赛长度,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曾从2001年6月1日起,试行每局7分和“五局三胜制”的新赛制。虽然新赛制在理论上缩短了比赛长度,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而且遭到了许多行内人士的批评,他们的理由是:7分制使比赛变得简单粗糙,缺乏观赏价值。
国际羽联最终在实行新赛制一年后,恢复每局15分制和“三局两胜制”。2006年5月6日,国际羽联通过21分新赛制,同时规定:每局某方先到达11分时可休息60秒,第一局完和第二局之间、第二局完和第三局之间可以有2分钟的休息时间。
二、球具
羽毛球由16根羽毛及球托组成。羽毛长62-70毫米,顶端围成圆形。球托直径25~28毫米,重量4.74-5.5克,底部为半球体。
羽毛球拍的长度不得大于680毫米,拍面的长度应低于290毫米,宽度低于230毫米。
三、场地
标准的羽毛球场为长方形,长度13.4米,宽度6.1米,天花板的高度应大于6.1米。羽毛球场的网柱必须固定在地面上,有效高度为1.55米。球网顶部至地面的高度为1.524米。
场地线宽40毫米,须用白色或**的颜料画出,并在球场的边线及底线以外分别要留出1米和2米以上的安全空间。
羽毛球球网用深色纤维制成,网孔大小15-20毫米,球网长6.10米,宽0.76米。
四、发球与接发球
发球时,双方球员必须站在对角的发球区,两脚触地,但不能踏及发球区的界线。发球时球拍必须先中球托部分,球要从低于115公分的位置发出,而整个发球过程中,球拍拍头应指向下方。
1、单打比赛中,当发球方的得分为偶数时,球员应站在右方发球区内准备发球或接发球。奇数时为左方发球区。
2、双打比赛中,当发球方的得分为偶数时,由右方球员站在右方发球区内准备发球或接发球。奇数时为左方球员发球。发球后第一拍,只有接发球的球员才可以击球,此后不限,直至其中一方犯规或球落地。
五、得分
发球后,比赛便算正式开始,双方球员交替击球,直至一方犯规或球落在其中一方的场区内。在21分制中采用每球直接得分的计算方法。在得分的同时也相应获得发球权,当连续得分的时候,球员在自己的两个发球区内交替发球。
每局双方打到20平手后,一方连续得2分即算该局获胜。比分并非无限延长,先取得30分者则为胜方。
在旧制比赛里,只有发球方才能得分。单打比赛发球方若未得分,改由对方取得发球权重新发球。双打比赛发球方两位选手均有发球权,第一位发球员若未得分,改由第二位发球员重新发球;第二位发球员若未得分,则改由对方取得发球权重新发球。
当比赛双方打成13平、14平,先获13或14分的一方,有权决定双方加打5分或3分。
六、违例
在发球后至球落地前的“比赛进行时”中,接发球队员违例,则判发球方得分。
1、发球高度:击球时,羽毛球击球点高于1.15米。
2、非法延误发球。
3、发球_球时,球杆指向并非向下。
4、发球_球时,没有击中羽毛球底部。
5、出界:击出的球落在有效区域以外,没有过网或穿过球网或在网下进入对方场区。
6、过网击球:不在自己的场区内击球,即球员的球拍和身体进入对方场区。
7、持球:将球击出前,球在拍上有停滞,或有拖带动作。
8、连击:同一球员连续击球2次以上,或球过网前同队球员连续击球。
9、触网:球员的球拍、身体或衣物触网。
10、阻碍对方合法击球,或以其它行为故意骚扰对方球员。
11、球接触到场边的物体墙壁,例如:天花板,电灯。
扩展资料:
历史
羽毛球运动的前身是板羽球,也就是使用木板拍打扎有羽毛的球体,并让它避免落地的游戏,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在古代欧洲、中国、日本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
其中源自古希腊的一种板羽球,更发展出将实木板拍改为木制外框,并在中间绑着紧绷的羊皮,因具弹性而更容易拍打。这种游戏曾向东方传播至古代印度,并远达暹罗、中国与日本等地。然而这类游戏的目的都只是让球尽量保持在空中而不落地,与现代羽毛球运动的精神大异其趣。
19世纪中叶,印度西部的浦那出现了现代羽毛球运动,当时是以地名“浦那”来称呼这种运动。驻在当地英国人颇为喜爱这种新运动,因而将它传回英国本土。1873年,在英国格洛斯特郡的伯明顿庄园举行了一场公开表演,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并逐渐传播开来。
后来人们便以该场表演的庄园名称“伯明顿”来称呼这项运动,然而在华语地区该名称并未普及,而是依球具而称之为“羽毛球”运动。
重要赛事
一、全球性国家队团体赛事
1、汤姆斯杯: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始于1948年。
2、尤伯杯: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始于1956年。
3、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始于1989年。
二、全球性个人赛事
1、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比赛:自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起,羽毛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现包括全部5个单项。
2、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竞赛项目为个人单项,始于1983年。
3、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
三、地区性赛事
1、亚洲: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亚洲运动会羽毛球比赛、东南亚运动会羽毛球比赛
2、欧洲:欧洲羽毛球锦标赛
参考资料:
羽毛球穿线
一般这个磅数指的是横线。横线比竖线高1~2磅的目的就是保持球拍不变形。
磅数其实是横竖都有的。只要你告诉穿线师,你需要多少磅,穿线师都会先根据你的球拍理论横竖线的磅数,还有你的羽毛球水平,结合你的打球习惯来调整的。羽毛球拉线的磅数跟机器和拉线员的技术有很大关系。
扩展资料:
羽毛球拉线的磅数分为几个等级:
1、低磅(20以下):拍线很松,击球时明显感觉到球在拍面上有滞留时间,而且球的方向控制不好。好处就是无论上什么线,弹性都好。
2、中低磅(20~23):业余爱好者通常都是拉中低磅或者中磅,中低磅的拍子打起来感觉弹性很好,控球也可以,但还是有滞留感,而击球时的这种滞留感对力量的传递是很有影响的,低磅让进攻的威力减弱。
3、中磅(23~25):在这个磅数下,无论拍线和拍子本身,都能发挥其特有的性能,比如说拉上68TI,就会感觉明显的高弹性,拉上65TI,就会感觉到击球感较硬。用低磅的拍子打球就像用拍子粘住球甩回去,而到了这个磅数就开始可以感觉到弹回去了。
4、中高磅(25~27):在这个磅数,就会感觉到拍面的硬,还有拍线的弹性急剧下降,拉后场可能很吃力,击球无力。但通常适应了这个磅数的人都会觉得低磅不好打,明显的区别就是球在拍面的滞留感。这个磅数下仍能保持拍线应有的弹性,所以在借助来球力量和拍子弹性回击球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精准。
5、高磅(28以上):为什么专业运动员大都拉高磅?很简单,控球!拉高磅其实是为了提高拍面的硬度,从而提高球在拍面反弹时产生类似镜面反射的精度,还有力度的精确控制。但要打高磅不容易,首先要有力量,这并不是说你要有很多的肌肉,而是要有爆发力和手腕力。
百度百科——羽毛球拉线的磅数
用YY拍子手册上的保守说法,竖线取5.5米,横线4.5米,总共10米,实际上用不上这么多。
标准的YY四节法,空拍上机拉,实际用线8.5米就够了。
而且要看怎么穿和什么机器穿。
如果是空拍上机,边拉边穿,而且拉线机就是普通的手摇式拉线机的话,竖线总长取拍子全长的6倍即可。剩下的拉横线,还能剩下不少。
如果是那种兼容网球拍的拉线机,因为机器整个都比较大,所以机头离拍子也远一点儿,竖线就可以多取一点儿长度,7倍拍长这个样子。
注:现在的拍子,拍长在665-675mm,也就是说所谓的几倍拍长,就是70厘米的几倍。
问题在于,绝大多数拉线员都是先穿后拉,就是手拿着拍子先把线都编好,再上机器拉线。这样的手法,需要的长度会大些,需要线全长10米才能完成。
而这种穿法由于不用把线一分为二,所以实际上也就不用考虑横竖线多长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