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赛况

文章内容

苏联奥运会三连冠-苏联奥运会80枚金牌

tamoadmin 2024-08-25
1.关于奥运会的百科知识或填空问答2.建国时到现在的变化3.谁知道前苏联很厉害的白人中锋关于奥运会的百科知识或填空问答.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在何处? 奥林匹亚

1.关于奥运会的百科知识或填空问答

2.建国时到现在的变化

3.谁知道前苏联很厉害的白人中锋

关于奥运会的百科知识或填空问答

苏联奥运会三连冠-苏联奥运会80枚金牌

.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在何处?

奥林匹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位于希腊首都雅典。

2.古代奥运会创始人是谁? 伊菲图斯。

3.《掷铁饼者》是谁雕塑的? 古希腊伟大雕塑家米伦。

4.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是谁? 曾任国际奥委会第二任的顾拜旦。

5.“奥林匹克之父”是对谁的尊称? 皮埃尔?德?顾拜旦。

6.国际奥委会第一任是谁? 希腊诗人维凯拉斯。

7.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何处?

设在有世界“花园城市”之称的瑞士洛桑。

8.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使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提高人类尊严;以友谊、

团结和公平竞赛的精神,促进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和平的世界;使世界运动员在每4年一次的盛大的体育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聚会在一起。

9.奥林匹克宗旨的高度概括是“和平、友谊、进步”。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口号是“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

10.奥林匹克的格言是谁提出的?

是顾拜旦的一位老朋友亨利?马丁?狄东1895年提出的。

11.奥林匹克日是哪一天? 每年的6月23日。

12.奥林匹克会旗图案是什么?在什么含义?

奥林匹克会旗为白色、无边,中央有5个互相套连的圆环,颜色自左至右依次为蓝、黄、黑、绿、红。5个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平的比赛和友谊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聚。

13.每一届奥运会主办国家。

第一届:1896年在希腊雅典大理石体育场举行。

第二届: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

第三届: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第四届:在英国伦敦白城体育场。

第五届:在瑞典德斯德哥尔摩举行。

第六届:原定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六届奥运会,因世界大战而停办,但按古希腊文化传统奥运会的届数照算。

第七届:奥运会旗第一次升起在奥运会场。

第八届:于1924年5月3日—7月27日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

第九届:1928年5月17日—8月12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

第十届:开幕式在美国洛杉矶十万人的体育场举行。

第十一届:1936年8月1日—16日在德国柏林举行。

第十二届: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未能举行。

第十三届: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激烈进行,而作罢。

第十四届:于1948年7月29日—8月14日在英国的伦敦举行。

第十五届:1952年7月19日—8月3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办。

第十六届:1956年11月22日—12月8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办。

第十七届:1960年8月25日—9月1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

第十八届:1964年10月10日—24日在日本东京举行。

第十九届:1968年10月12日—27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办。

第二十届:12年8月26日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慕尼黑办。

第二十一届:16年7月17日—8月1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

第二十二届:1980年7月19日—8月3日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办。

第二十三届:年7月28日—8月12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第二十四届:1988年9月17日—10月2日在韩国汉城举行。

第二十五届:1992年7月25日—8月9日在西班牙地巴塞罗那举行。

第二十六届:1996年7月19日—8月4日在美国的亚特兰大办。

第二十七届:2000年9月15日—10月1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举行。

14.中国奥委会现任是谁? 袁伟民。

15.中国访奥运会的第一个记者是谁?

在1936年的柏林第11届奥运会上的记者冯在真。

16.规模最大的奥运会是哪一届?

1988年在韩国举办的第二十四届奥运会。

17.规模最小的奥运会是哪一届?

1904年7月1日到10月29日在美国圣路易城举行的第三届奥运会。

18.个申办奥运会的城市是哪个?

个提出申办夏季奥运会的城市是东京。

19.中国男子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是谁? 许海峰。

中国女子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是谁? 袁华。

20.中国运动员,谁获得的金牌最多?

李宁,他在1980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获得了自由体操、鞍马、吊环3项冠军,得到了3枚金牌。

21、首届禁烟奥运会是哪届? 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

22.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赢得了多少金牌?

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团共赢得16枚金牌。

23.王军霞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夺得哪个项目的金牌?人们称她为什么? 王军霞夺得5000米金牌,人们称她为“东方神鹿”。

24.中国女排队在哪届奥运会上夺得了冠军,实现了几连冠?

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了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奥运会金牌,实现了三连冠。

25.第一个获欧文斯奖的中国人是谁? 王军霞。

26.世界乒坛皇后是谁? 邓亚萍。

27.中国第一个田径世界冠军是谁? 黄志红。

28.1932年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是谁? 刘长春。

29.自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诞生以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 107个。

30.奥运会是参赛国家和地区从1896年首届奥运会的13个,增加到2000年的几个? 199个。

31.萨马兰奇是国际奥委会第几任? 第七任。

32.2001年7月13日晚几时几分,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10时10分。

33.北京申奥的口号是什么? 新北京、新奥运。

34.解放后,我国参加了几届奥运会?是哪几届?

参加了六届奥运会,分别是15、23、24、25、26、27届奥运会。

35.浙江运动员占旭刚在27届悉尼奥运会上连破几项世界纪录? 三项。

36.第27届奥运会上的冠军小纪录。

女子体操平衡木冠军(刘璇)女子67公斤级跆拳道冠军(陈中)

女子跳水冠军(伏明霞)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王丽萍)

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王楠)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孔令辉)

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吉新鹏)

37.奥林匹克体育馆地址在哪儿?

建国时到现在的变化

1、绚丽多彩的服饰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和他身边的***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这位***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供应,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谁知道前苏联很厉害的白人中锋

萨博尼斯

位置: 中锋

身高: 2.21米 / 7尺3寸

体重: 127公斤 / 279磅

生日: 1964-12-19

选秀: 1986年第1轮第24位

曾入选多次世界最佳阵容,欧洲最佳运动员,

并被评为NBA10大国际球员NO.1,姚明也仅仅只是上了榜而已,萨博尼斯的实力与名声可见一斑.

个人评价:

“他现在已经30多了,但我脑海中的萨博尼斯,仍然是那个21、22岁,和我在球场上对抗的巨人。他是我这一生中见过最伟大的中锋,我想说的是他甚至超过了Shaq、Ewing、Hakeem.....在球场上他无所不能,传球、运球、三分、暴扣.......是的,他就是最棒的。”——Vlade Divac(赛黑球星,前萨克拉门托国王队全明星中锋)

年轻时的萨博尼斯在赛场上球风凶悍如猛兽,曾经扣碎过篮板。

1980年萨博尼斯加入当地的Zalgiris Kaunas队,在立陶宛篮球被视为神圣的运动,然而从1945年至年,Zalgiris只拿到过一届联赛冠军。当时前苏联男篮的霸主正是立陶宛人眼中的死敌CSKA Moscow(即莫斯科中央陆军队),从1945年至年,CSKA一共夺得了21次联赛冠军,其中包括从16年到年的9连冠。萨博尼斯的加入改变了天平的倾向,从1985年到1987年,他带领Zalgiris破天荒地连夺三届联赛冠军,被意大利最著名的体育报Gazetto dello Sport评为年和1985年的年度欧洲最佳球员。

由于CSKA俱乐部隶属于中央军部,它可以凭借服兵役的名义把全苏联各地最优秀的年轻运动员招致麾下,尽管谁都知道所谓的兵役只是一个幌子。为了避免让萨博尼斯步此后尘,Zalgiris俱乐部早早就为他在Kaunas的一所农业学院注了册,那个地方萨博尼斯大概一个月才去一次,不是去上课,而是去参加篮球方面的讲座。只要萨博尼斯在场,房间里总会挤得满满的,所有人都希望听他谈论篮球。为了以防万一,立陶宛甚至还拟造出一份文件来证明萨博尼斯已经收养了两名当地孤儿,因为在前苏联的条例中规定,作为父亲可以免除兵役。

“尽管CSKA拥有选秀的特权,但我们从来没有奢望过可以得到萨博尼斯,所有人都知道,要他代表莫斯科中央陆军去和立陶宛为敌是不可能的事。萨博尼斯是那种篮球教练们眼中的完美球员,他在立陶宛是如此受人拥护,只要他愿意,我想他可以成为那里的总统。”——Alexander Gomelsky(俄罗斯功勋教练,曾执教于CSKA俱乐部和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夺冠的前苏联国家男篮)

1985年6月亚特兰大鹰队在选秀大会第四轮总数第77顺位选中萨博尼斯,不过后来NBA联盟发现萨博尼斯的年龄低于选秀标准(要求21岁),因此宣布亚特兰大鹰队的这项选秀无效。第二年,萨博尼斯在比赛中严重受伤,他的右跟腱完全撕裂,但波特兰开拓者队还是在一个月后的选秀大会上以第一轮24顺位选中萨博尼斯。由于当时恶劣的美苏政治关系使得萨博尼斯不能马上去NBA打球,不过他还是去了波特兰,在开拓者队训练师的帮助下治疗伤病。当萨博尼斯恢复健康后,他又回到Zalgiris Kaunas继续打球,并在1988年带领前苏联国家队赢得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男篮金牌,当时他们在半决赛中击败了由Did Robinson, Mitch Richmond以及Manning等球星领衔的美国队。

1989年,戈尔巴乔夫在前苏联推行体制改革(Perestroika)和开放(Glasnost)政策,萨博尼斯终于得以离开前苏联到更高水平的篮球联盟中迎接挑战。然而由于膝部和跟腱过多的伤病,萨博尼斯认为自己当时并不适合到NBA打球,于是他选择了低一级的西班牙职业篮球联盟。他在那里打了6个赛季,分别在Forum Valladolid (1989-92)和Real Madrid (1992-95)这两支球队各效力3年。在萨博尼斯的带领下,Real Madrid连夺1993和1994两届西班牙联赛冠军,并在1995年夺得欧洲俱乐部冠军。在1994-95常规赛季中,萨博尼斯以场均22.8分13.2个篮板2.6盖帽以及2.4次助攻的全面数据成为当之无愧的MVP。

萨博尼斯常规赛平均数据

赛季 球队 出场数 上场时间 投篮 三分 罚球 前场 后场 总篮板 助攻 抢断 封盖 失误 犯规 得分

95-96 开拓者 73 23.8 54.5% 37.5% 75.7% 2.0 6.0 8.1 1.8 0.88 1.07 2.11 2.89 14.5

96- 开拓者 69 25.5 49.8% 37.1% 77.7% 1.7 6.3 7.9 2.1 0.91 1.22 2.19 2.94 13.4

-98 开拓者 73 32.0 49.3% 26.1% 79.8% 2.0 7.9 10.0 3.0 0.89 1.10 2.60 3.66 16.0

98-99 开拓者 50 27.0 48.5% 29.2% 77.1% 1.8 6.1 7.9 2.4 0.68 1.26 1.70 2.94 12.1

99-00 开拓者 66 25.6 50.5% 36.8% 84.3% 1.5 6.3 7.8 1.8 0.65 1.18 1.47 2.79 11.8

00-01 开拓者 61 21.3 47.9% 6.7% 77.6% 0.8 4.6 5.4 1.5 0.66 1.02 1.39 2.25 10.1

02-03 开拓者 78 15.5 47.6% 50.0% 78.7% 1.1 3.2 4.3 1.8 0.78 0.63 0.96 1.81 6.1

职业生涯 470 24.2 50.0% 32.8% 78.6% 1.6 5.7 7.3 2.1 0.79 1.05 1.78 2.74 12.0

季后赛 平均数据表

赛季 球队 出场数 上场时间 投篮 三分 罚球 前场 后场 总篮板 助攻 抢断 封盖 失误 犯规 得分

95-96 开拓者 5 35.4 43.2% 55.6% 71.7% 2.4 7.8 10.2 1.8 0.80 0.60 2.00 3.40 23.6

96- 开拓者 4 27.0 42.9% 25.0% 87.5% 2.0 4.5 6.5 2.3 0.75 0.75 2.25 4.75 11.3

-98 开拓者 4 26.8 45.0% 50.0% 85.7% 1.8 6.0 7.8 1.5 1.75 0.75 2.50 4.75 12.3

98-99 开拓者 13 30.2 39.8% 20.0% 90.7% 0.9 7.8 8.8 2.2 1.15 1.15 1.46 2.69 10.0

99-00 开拓者 16 30.8 45.3% 28.6% 79.6% 1.2 5.5 6.7 1.9 0.88 0.81 1.63 3.69 11.3

00-01 开拓者 3 34.7 48.3% 0.0% 75.0% 2.7 5.7 8.3 2.7 0.33 2.33 0.67 4.00 11.3

02-03 开拓者 6 14.3 66.7% 0.0% 80.0% 1.0 3.0 4.0 0.8 0.67 0.67 1.00 2.33 10.0

职业生涯 51 28.8 45.2% 31.9% 80.2% 1.4 6.0 7.4 1.9 0.94 0.94 1.61 3.43 12.1

阿维达斯·萨博尼斯:无需单打的,FIBA史第一中锋

八股稿。

在2007年的今天,任何一个传说中的人都可能被怀疑。当你赞美一个伟大的人物时,对面必会飞来一句“他有如今的某某强么?单打?怕会被蹂躏吧。”这个时代,你很难去解释清楚,一个人如何不用单打就解决一场比赛是怎么回事。

而要如此谈论一个中锋,便更加困难。毕竟,说一个后卫不必出手便征服一场比赛,还可以举一下纳什或者斯托克顿的例子。中锋?除了被说滥了的比尔·拉塞尔和他的11枚冠军戒指,你很难找到一个范例。

幸而有阿维达斯·萨博尼斯。

美国人并不算喜欢他。19年夏,预测来年时,美国媒体一片嘲笑:萨博尼斯33岁了吧……可是他的膝盖大概有133岁了。对于大多数对数据板偏爱胜于比赛的记者而言,1995年才开始NBA生涯的、年过而立的萨博尼斯,其美妙也许只停留在传说中。他并没有像鲨鱼一样扣碎篮板,或者像罗宾逊一样砍下71分。他并没有用一对一击碎对手。呃,那么姑且算他是一个优秀的团队球员吧。在NBA,优秀的团队球员这一称谓,往往指向另一个词:平庸。

他的父亲安德鲁斯·萨博尼斯身高185公分,是个立陶宛裁缝。在苏联大地上,这样的身高车载斗量。至于安德鲁斯先生怎么娶到他那身为立陶宛选美皇后、和**演员出身的妻子英格丽达,那是属于他们的私密了。总之这对并不高大的夫妻在1964年的冬天拥有了他们的长子阿维达斯。在立陶宛的考纳斯,天寒地冻的夜晚,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哭泣的新生儿将来会是怎样一条男子汉。

和奥拉朱旺的故事差不多:由于身高过于惊人,13岁时阿维达斯·萨博尼斯被人教了打篮球。15岁他进了苏联国青队。16岁时,40年来只拿过一次苏联冠军的扎尔基利斯考纳斯队上门来了,他们要这个大个子,以便让他们在与莫斯科中央陆军队——40年间21次冠军的霸王级队伍,16年到年9连冠——交手时不那么难堪。他们为萨博尼斯制定了奇怪的——现在看来是不妙的——训练,使他迅速早熟。结果他们付出了代价:萨博尼斯开始扣碎篮板。苏联人民不像美国人那样富有性——16年达里尔·道金斯在NBA首次扣碎篮板时美国人民奔走相告——苏联人民对这个大家伙表示了恐惧。他们看着这家伙身高超过了2米2。天哪,他还要变成什么样?

1982年,18岁的萨博尼斯就跟着苏联男篮夺下了世锦赛金牌。1985年,欧锦赛冠军。但他的个人成就最恐怖:1985到1987年,考纳斯队在联赛中三连冠。强大的莫斯科中央陆军看着这个巨大野兽,默默发呆。

中央陆军拥有类似于CBA八一队的权限,可以将苏联各地优秀运动员——只要是军人——招致麾下。考纳斯队和莫斯科人斗智斗勇:他们让萨博尼斯在某个农业学院注册,成了一个学生,避免了服兵役的命运。

这个大家伙山丘一样高大,可是笨重这个词与他——至少是年轻时的他——无缘。1988年的汉城,大卫·罗宾逊、丹尼·曼宁这两位状元和米奇·里奇蒙这个超级得分手领衔的美国队,发现他们遇到了一个怪物。苏联对美国……24岁的萨博尼斯对23岁的罗宾逊。身穿11号的罗宾逊发觉这个家伙太奇怪了。他可以在自己身后起跳、抢下前场篮板并直接劈扣进篮筐。同样,在他招牌的晃动、跳投时,萨博尼斯能够赶上来挥出一巴掌将球击落。在抓到后场篮板时,萨博尼斯将第一时间把球掷向前场,寻找快攻的队友,活象橄榄球的四分卫。在一对一时,罗宾逊并不落下风——他毕竟是此后1994年NBA的得分王、NBA历史上最好的中锋得分手之一。但是天才云集的美国队却无法和苏联抗衡。美国人没有能够进入1988年奥运会决赛——如果从这个角度说,那么1992年被派出的梦一队,也许正是拜萨博尼斯所赐?

在此之前,鹰队和开拓者已经分别不顾违规、风险和政治因素,在选秀大会上摘下了萨博尼斯。然后——政治是个讨厌的东西——萨博尼斯无法成行。1989年,终于有资格出国的萨博尼斯,却发现多年并不科学的大负担训练,使他的膝部和跟腱有大量伤病。他去了西班牙。先效力于巴拉多利德,随后是马德里。

在马德里时,西班牙人瞠目结舌的看着这个立陶宛人的表现。他的传球比大多数西班牙后卫都要精妙,他的头脑一点都不像外表望去那么迟钝。他偶尔还可以投三分球,动作标准干练。跑得虽慢,但却总能够出现在需要他的地方。他到马德里的头两年,马德里都成了联赛冠军。第三年,欧洲冠军。他自己当选了MVP。

就像1993年发生在托尼·库科奇、2002年发生在吉诺比利身上的事情一样,萨博尼斯面对着满柜奖杯点点头:

“在欧洲没什么可以挑战的了。我去NBA。”他说。

事隔被波特兰选中十年以后。

NBA的观众们看着这个远来的立陶宛人,不知道该对他做何感想。一方面,所有欧洲来的老将们都对这个家伙表示百分百的崇敬,他高大的身躯后面覆盖着无数辉煌。另一方面,这个大家伙的脑袋比一个普通中锋的脑袋大一倍,膝盖上裹的厚厚护垫使双腿比其他人粗两倍。以他的跑动速度而言,就像一辆拖拉机进了F1赛场一样。开拓者的经理相当谨慎。他们在前一年失去了德雷克斯勒,目送他得了冠军之后,就没什么可失去的了。他们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这个老头,让他在比赛不那么激烈的替补交锋时刻上阵。

有趣的事还是1996年的全明星周末。31岁的萨博尼斯参加了全明星新秀赛,成为历史上最年长的全明星新秀赛成员。比起身边爆跳飞纵的斯塔德迈尔、麦克代斯和斯塔克豪斯们,他简直像出土文物。但开拓者看明白了这个立陶宛人身上的能量。拥有了他,开拓者以38胜22负的战绩进入了春天。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思,他被放进了首发——然后呢?春天的结尾,开拓者18胜4负。在和犹他爵士的5场季后赛中,他场均23分11个篮板。

这是惊艳的开始。他的黄金年华没来得及赶上NBA的辉煌期。所以人们尽可以去幻想,如果他全盛期时来到NBA,是否会对天下格局产生类似于天外来客般震撼的影响。他没有张伯伦横推千山倒那样惊人的视觉冲击力,但他熟悉赢球的技巧,了解篮球比赛怎样才能获得胜利:他在开拓者的岁月占据了他三十到四十岁之间的七年。这七年里,开拓者年年进入季后赛。1999年和2000年,开拓者两次杀到西部决赛,分别败给了马刺和湖人——而马刺与湖人,分别是那两年的冠军。在相对偏短的1998-99缩水赛季,他达成了个人在NBA的颠峰。场均16分10个篮板,超过3个助攻。

少年时在立陶宛农庄里那些不科学的训练毁了他的腿和膝,政治原因使他的黄金年代和NBA错过——但即使刨去这一切,也许他都不能够像奥尼尔一样打出场均30分14个篮板之类的成绩。对于移动缓慢的萨博尼斯而言,NBA的防守3秒是对他防守能力的极大侮辱。NBA更远的三分线使防守扩散之余,也让他的组织才能无法发挥。至于NBA快速的节奏,更是不合他的脾胃。

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在NBA展示着一些无法再现的东西。他的技巧和NBA其他中锋的,完全不是一种概念。当你看到尤因、多尔蒂们展示那些漂亮的中锋技巧时,你会鼓掌称赏。但在看到萨博尼斯的动作时(奥拉朱旺也有类似效果),你会惊讶的想:原来中锋也可以这样打!

他可以运用背身以及步伐的巧妙变向掩入篮下,随即用一个漂亮的反勾让对手干瞪眼。持球后连续的背身动作加优美的勾手已是拿手好戏。他可以活动到弧顶做掩护,然后投出三分球。也可以在做虚晃动作后用垫步试探,随即切入篮下,用一个超手扣篮完成进攻。

但这一切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强大。

他最可怕的时分,是他在45度腰位拿到球,用单手将球像玩一只苹果一样挥扬。这个时刻,你不能眨眼。因为在下一个瞬间,球就可能悄无声息的传到了某个奇怪的角落。对于以自己身体为定点掩护、为小个子后卫做绕身传球来说,萨博尼斯是这个星球历史上最佳者之一。而利用传球动作做顺势进攻更是无法提防。所以,即便高达223公分、重达132公斤,并不算灵活,他依然可以在远达6米开外的挡拆中发挥作用。

查阅他在欧洲的古老录象时,你可以看到对手对他何其忌惮。当他在己方半场抓到后场篮板时,对手会有两到三人扑来防守他。因为他就像橄榄球的四分卫,或者足球场上长传精妙的自由人一样,可以在瞬间以长达15米左右的精准长传由守转攻。他使篮球从两个半场的运动延伸到了全场的运动,自己集防守核心与进攻发起者于一体——回忆一下杰森·基德好了:这个网队最好的后场篮板手在抓下篮板之后立刻发起的快攻令人印象何其深刻?而萨博尼斯是更强大的防守核心。他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作为核心使球赛进入他的节奏。他的球赛一如下棋。一切的跑动都在他眼里。而他单手所持的球就是指挥棒。随时随地都能够制造杀机。

所以我们可以说,他不需要个人进攻了。2003年,萨博尼斯落叶归根,回到了考纳斯——然后,40岁时,他让考纳斯获得了立陶宛冠军,杀入了欧洲联赛半决赛。40岁,他获得了立陶宛联赛MVP、欧洲联赛常规赛MVP和16强MVP。这种让人绝望的统治无非是他强大的又一佐证。在谈论这个人时,聪明一点的话,你便应该不再去探问他能够在一对一时击溃谁。让一个元帅去当一个先锋将军,这是对他能力的低估。阿维达斯·萨博尼斯比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中锋都理解篮球是什么。如此而已。

NOTE:

“看过萨博尼斯年轻时打球的人就会知道,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五个中锋之一。即使现在他仍然可以三分、勾手,甚至靠运球来击败对手。他能让队友发挥更好,对比赛有深刻的阅读力,一如大鸟、魔术师和乔丹那样。”——老邓利维

这个巨人和穆托姆博一样具有语言天赋。他会说俄语、立陶宛语、波兰语、西班牙语和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