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利润情况-中超俱乐部盈利情况
1.中超国内球员年薪降至税前500万,降价的原因是什么?
2.有得有失:“中超冠军”给苏宁带来荣誉,却也将球队拖到崩溃边缘
3.托雷斯小白为什么去日本,不来中超
4.足协可能出台6外援新政,谁是最大受益者?为什么?
中超国内球员年薪降至税前500万,降价的原因是什么?
足球是世界上的第一大运动?自然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当它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之后,所带来的利润,也是非常非常可观的,如果你是一名职业的足球运动员的话,你能够去各个国家的联赛踢球的话,那么你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
我们都知道在中超联赛踢球的运动员,不管是本土的运动员还是外籍运动员,他们最后的总工资都是非常非常高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的国内联赛,其实观赏性与欧洲五大联赛相比,甚至是与韩国的联赛,或者是日本的联赛相比实力上或者是踢球技术上都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说也有很多很多的中国去我们对于国内运动员他们的高工资感到非常的不满,因为他们球技根本就配不上每年足协发那么多的薪水。
近日,中超新赛季就出台了降薪政策,国内的球员税前不超过500万元,而且中国足协规定从2021年赛季开始,中超各个俱乐部的财政年度支出不得超过六亿元人民币,所以说全队平均年薪最高也不可以超过税前300万人民币,在外籍球员方面,他们的最高年薪为税前3000万欧元,而全队外援总薪资则不得超过1000万欧元,这个政策在2021年新赛季实施之后,中超俱乐部的总支出和球员的收入平均都下降了50%左右,所以说这个政策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工资的下降幅度也是相当惊人的,之所以大幅度的减少球员的工资。
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因为俱乐部的运营成本非常高,但是,收益并不是很高,所以说会导致亏损,而目前我们中超联赛球员的平均年薪为853万人民币,位居世界第六,这个排名也是相当高的。
有得有失:“中超冠军”给苏宁带来荣誉,却也将球队拖到崩溃边缘
实际上,苏宁俱乐部早在去年初就曾经寻求过转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不了了之。而在上赛季结束后,已经深陷财务危机的苏宁俱乐部已经再也无力支撑。据悉,当时江苏 体育 局方面曾帮助苏宁联系过苏州、无锡的地方企业,当时苏宁俱乐部还是有希望能够转让成功的。
然而,由于苏宁队夺得了上赛季的联赛冠军,苏宁方面希望借着“中超冠军”这个金字招牌能把俱乐部卖个好价钱。据报道,当时苏宁给俱乐部开出了20亿的报价,这还不包括俱乐部高达5亿的负债。面对苏宁的狮子大开口,一些本来有意购买苏宁俱乐部的企业,只能选择放弃。
而在时间一点点流逝掉的情况下,苏宁方面也逐渐放低了自己的身价,最终愿意在接手企业承担俱乐部的债务的前提下,以“零身价”方式转让俱乐部。 然而,“中超冠军”的头衔却成了俱乐部的一个累赘。由于苏宁在上赛季取得的成绩太好,这无疑增加了球迷们的胃口,如果新赛季球队的成绩与上赛季相差太大,必然会招来很多球迷的不满,给俱乐部的新股东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今支离破碎的苏宁俱乐部已经没有哪家企业真正愿意接手。 而在各方利益的分属权无法达到一致的情况下,目前的苏宁俱乐部也只剩下了解散这一个选择。
对于苏宁集团来说,如今的苏宁俱乐部面临的困境就是集团的一个缩影。根据数据统计,苏宁集团去年全年净利润亏损超过了39亿元人民币,而2019年的同期,苏宁的净利润则为98亿元。是什么让苏宁坠落的速度如此之快?
除了受去年的疫情影响之外,苏宁集团近几年在足球领域的巨额投资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众所周知,苏宁在2016年投入了20亿元的巨资买下了意甲豪门俱乐部国际米兰。虽然这使得“苏宁”二字在国际上声名鹊起,但江苏苏宁和国际米兰两大俱乐部也成为了苏宁集团最烧钱的业务。而在资金链已经彻底断裂的情况下,如今的苏宁已经没有资本再去为足球烧钱了。
本月19日,在员工团拜会上,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明确表示, 未来十年,集团的发展策略就是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将会对不在零售主赛道的业务主动做减法、收缩战线,该关的关,该砍的砍。 很明显,苏宁最烧钱的业务——足球就是集团要砍掉的对象。
根据目前最新的消息,未来能够接盘苏宁业务的,可能会是来自江苏和广州地区的国企。因此,苏宁将来有可能从民营企业变身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对此,苏宁集团方面表示,如果有国资入股,苏宁会继续大力发展集团的零售业务。而足球业务根本就不属于这个领域,这也意味着未来的苏宁将彻底和足球业务说再见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宁俱乐部的解散也只剩下了何时正式官宣的问题,这对于一些苏宁队的球迷来说恐怕一时难以接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苏宁俱乐部在过去几个赛季投入的巨资,还是为江苏足球带来了一定的回报。自从苏宁集团从舜天买下了俱乐部以后,江苏苏宁就成为了中超第一集团的强队,球队不仅给地方带来了足够的影响力,还在上个赛季创纪录地拿下了江苏地区 历史 上的首个中国顶级联赛冠军。相比于已经解散天津权健,和现在日子也非常不好过的华夏幸福来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而对于江苏球迷来说,他们也不必对苏宁队的解散过于伤心和失望。虽然苏宁俱乐部已经完成了它的 历史 使命,但江苏足球并不会就此消失。因为,中甲球队苏州东吴本赛季的联赛目标就是成功冲超,也许在下个赛季,一支江苏球队就可以重新出现在中超联赛的大舞台上!
托雷斯小白为什么去日本,不来中超
zz敏感的话我就不多说了。简单归纳:没有200%以上的利润,一般不会来管制型国家的。托雷斯小白不愁工作的,他们靠名气就能找到工作。这跟中超那群靠力气的外援境界已经不一样。
另外一个客观原因,中超球队竞争性已经超过j联赛和大联盟了,不适合养老。
足协可能出台6外援新政,谁是最大受益者?为什么?
一、增加外援显然会显著增加中超联赛的竞争激烈程度,增加中超联赛的观赏性,从而会增加中超联赛的商业价值,最终增加各俱乐部的收益分成。
二、外援的增加,必然会提升整个中超联赛的技战术水平,从而带动国内球员水平的提升。
三,注册六名外援,上场四名,必然会在外援之间形成竞争,有利于外援的管理。
当然,为了不使增加外援成为俱乐部的负担,在增加外援的同时要有配套的薪资政策,要有中超联赛工资帽并严格审计。要引导中超各俱乐部从引进大牌球员转向引进实用型年轻外援。
如果所言非虚,那中国足球就变成“有钱人的 游戏 ”,更成为活埋“土豪的坟墓”!
一、玩不起。报6名外援,每场允许3~4人上场,表面上是高价外援的闲置,实质上是几千万上亿资金的闲置,我看连恒大都玩不起!
二、青训斩。一位在中甲执教过的西班牙教练刚说过:中国人为钱而踢球!而老外把足球当成一种职业、一分工作。此证一出,各级正规青训彻底崩溃,国内无出头之日,国外想都别想,最多来个“出口转内销”!
三、土豪退。别以为前几年中超、中甲玩得不以乐乎,投资逐年攀高,但老板们钱从哪来的?只能是银行、股民投资、政策、未来透支等,对于“亿级”投资平台的中国足球,过去的土豪们或明或暗退出江湖,昨天中甲收官战就是很好的例子,几支冲超在望的球队莫名其妙掉链子,冲“亿级中超”不如继续玩“千万级”中甲,这也是一种退!
说一千道一万,中国足球难玩转,敖夜看欧足,伤的是身;爱国看国足,伤的是心;中超?中甲?省省吧,你们玩吧,本人已无处可伤了!
关于足协出台新外援政策的问题,我个人感觉可以调整一下外援政策,但是要出台六外援政策的可能性为零!也就不存在谁受益的问题了!
如果是外传的注册六外授,上场四外援的政策落了地的话,也是今天的足协打了以前足协的嘴巴子!叭叭作响!
如果是正面理解注六上四的政策,那就是引进更多的外援,让国内球员有危机感,刻苦训练,全身心投入比赛!争取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国内球员与外援的良性竟争,提高俱乐部队的水平!
如果从归化的角度理解,则是引进高水平外援或者有潜力的外援,为将来归化打下基础!这样的话,归化将是一项中长期的既定方针!至少从目前中国足球的青训现状来说,得五至八年!
要是从中超联赛的繁荣程度来说,外援的增加,尤其是场上外援的增加,能提升比赛的激烈程度!能提升中超联赛的水平!
中超的知名度也可以同步提高!
然而,上述的这些政策是治标之策是给中国足球这个“虚弱的巨人”取输血治疗法!同步还需要调理肝脾胃等内脏功能,以便其具备造血功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训体系的建立健全!
近日的媒体报道,日本青少年球队先后战胜自己的老师巴西队,以及荷兰队!也就是说,日本足球的青年队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巴西荷兰以青训水平高,青少年足球人才多,青年球星多,青少年球队成绩好而著称!令人吃惊的是,日本青年队能三球以上击败巴西队与荷兰队!而且是以技术速度见长的巴西队和技术身体速度俱佳的荷兰队!那么,日本足球的青训及青年队水平应该毫无疑问是世界级的,也是世界先进水平!
与其说中国足球这么多年的豪赌世界杯奥运会亚洲杯所花的钱,足可以建设千座以上的足球学校并聘请世界级的青训教练团队,也应该能培训培养出本土的球员球队!
但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豪赌一切的传统心态与作风害了一代又一代的球员!
而且这种东西像一样传染到俱乐部,使整体中国足球联赛都充满足球泡沫,而虚的繁荣却往往在亚冠大赛场被日韩球队将这美丽的泡沫给戳破了!
又有谁能从最根本的原因分析反思总结从而做出改变了呢?
中国足球不摆脱现状,任何既定政策都是短命的,将会被一次次的国字号球队的失败而证明是违背足球规律的拍脑门并且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小措施,而非改变中国足球现状的长远规划!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注6上4,下赛季有可能出现新的外援政策,不过目前还没有定论,是不是真的这样实行还不得而知。
作为球迷,我到是希望这样,至于要问谁是最大受益者,我想的话,肯定是球迷了,至于球队层面,应该是那些国内球员较为薄弱的球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即使购买200w欧元的外援,其水平也比国内球员高的多,在外援配置上,有时候像胡尔克奥斯卡这种5000w欧的球员,其实都是溢价较多,他们相比500w欧的外援肯定达不到十倍的能力,所以增加外援的话,低投入球队收益最大,200-800w欧元的球员,性价比最高,他们能力或许比中超那些几千万的球员要差一点,但是差不到那么多,实际上就是变相的缩短了强弱队之间的差距了。
在外援价格上,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十块钱三分货。
我认为“六外援新政”受益者将是除土豪俱乐部以外的其他中超球队,因为此政策看似对土豪俱乐部有利,但是结合了其他政策组合拳,其实有“劫富济贫”的功效。
“六外援新政”有利于其他中超球队提升实力,抗衡恒大的“全归化班”。
青岛黄海成功冲甲之际,黄海董事长透露,11月足协即将颁布外援新政:2020赛季中超球队将允许注册6名外援,并可派其中4名上场比赛。不止青岛黄海的董事长这么说,重庆斯威俱乐部官方也透露了这个消息,看来是比较靠谱的。
个人认为,足协此举是为了增加其他中超球队的实力,来抗衡恒大的“全归化班”,保持联赛的公平性。因为如果明年广州恒大的外援阵容不做调整的话,将拥有有3位外援:保利尼奥、塔利斯卡、朴志洙,以及7名归化球员:艾克森、高拉特、费尔南多、阿洛伊西奥、阿兰、布朗宁、罗伯特.萧。如果这个整容中前场堆上6个,后场再加上一个布朗宁,没有一支中超球队能够抗衡。
不过,新赛季足协的外援政策应该不仅限于此,后面还会有更加劲爆的。因为新一届足协必然推崇公平竞赛原则,不会让过去8年恒大靠金元在中超搞不公平竞赛的现象重演。足协势必要限制归化球员的登场人数。
足协新外援政策还将限制归化球员登场人数。
目前足协正在讨论归化球员上场人数也要受到限制,比较靠谱的方案有两个:
方案一:
中超赛场上归化球员等同于外援,每支球队上场的归化球员和外援不得超过4人,但不限制归化球员和外援替补人数。
方案二:
有华裔血统的归化球员视为国内球员,上场人数不受限制;无华裔血统的归化球员等同于外援,每支球队上场的无华裔血统归化球员和外援不得超过4人,但不限制无华裔血统归化球员和外援替补人数。
足协新外援政策将建立在“中超限薪令”基础之上。
很多球迷担心新外援政策会进一步拉大中超的“贫富差距”,让有钱的球队更强。其实这点不用太过担心,因为足协去年公布的“限薪令”依然有效,土豪俱乐部可以增加的投入有限,相对而言,那些队内没什么大牌外援的俱乐部操作空间就大很多。
我们看一下2018年12月中国足协推出限薪令:
1、从2019赛季开始,中超联赛未来三个赛季内的俱乐部支出、投资人注册、亏损、薪酬以及奖金,都将实现限额,同时把此作为各俱乐部的准入标准;
2、中超俱乐部在2019年支出控制在12亿元,2020年控制在11亿元,而2021年需要限制在9亿元;
3、中超俱乐部薪酬总额比例限额,在2019年工资支出不得超过总支出的65%,2020年工资支出不得超过总支出的60%,2021年工资支出不得超过总支出的55%;也就是中超俱乐部工资上限2019年为7.8亿人民币(约1亿欧元),2020年为6.6亿人民币(约8500万欧元),2021年为4.95亿人民币(约6400万欧元);
4、国内球员个人薪资最高不得超过税前1000万人民币,入选国家队的国内球员最多可以有20%的上浮,也就是税前1200万人民币;
5、中超俱乐部赢球奖金不得超过300万元/场,平球奖不能超过100万/场。
也就是说,2020年中超联赛,各俱乐部的投入上限是11亿元,其中工资部分最多是6.6亿元。在这种限定下,像广州恒大、上海上港、北京国安、华夏幸福这种“土豪俱乐部”的引援空间已经很小了。
这里就拿上海上港举例:
我们来粗粗计算一下上港2020年工资支出:
1)主教练佩雷拉(如果没下课)年薪500万欧元,他的教练团队估计100万欧元,共600万欧;
2)现有4外援不变的前提下,外援年薪共计5850万欧:其中胡尔克年薪2000万欧,奥斯卡2200万欧,阿瑙托维奇1150万欧、艾哈迈多夫500万欧。
3)一线队21名本土球员年薪共计人民币1.34亿元,计1720万欧——其中核心本土球员颜骏凌、蔡慧康、王燊超、于海、吕文君等5人,平均年薪1000万人民币;一线队主力5人石柯、贺惯、傅欢等平均年薪人民币800万元;替补球员11人,平均年薪400万人民币;
4)预备队及梯队年薪估计1000万人民币,计128万欧:预备队及各梯队按50人计算,人均年薪20万人民币。
6)中方教练组年薪,算1000万人民币吧,计128万欧。
做个加法,上港2020年预计工资支出是8426万欧元,看看限薪令中提到的2020年中超俱乐部工资上限为6.6亿人民币(8500万欧元),差不多刚刚好,没有超出,也没有太多富余。
所以,限薪令存在的前提下,2020年上港是不具备引进外援的薪资空间的。上海上港如果想引进新的外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跟胡尔克续约时,将34岁的胡尔克续约薪资从2000万欧元降到1000万欧元,这样,上港还能引进2位年薪500万欧元左右的外援,或者引进1位年薪1000万欧元左右的外援。
因此,有了“限薪令”的制约,六外援新政对上港、国安、华夏幸福、恒大等薪资结构已经很高的俱乐部没太大意义,反而让那些中小俱乐部在外援层面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可以补充2名转会费和年薪都不太高的外援充实阵容。
综上所述,足协可能出台6外援新政,受益者将是土豪俱乐部以外的中小俱乐部。
问题之一,出台了六外援政策,那么这个“政策红利”你到底是用还是不用?如果真的出台了六名外援政策,那么对于中超俱乐部来说,这到底是用还是不用呢?既然有政策,为什么不用?于是各俱乐部必定会开始一段全球范围内寻找外援之旅,这倒是没什么,只不过用满六外援政策是下面我要说的前提。
这就是成了一个大问题了,一个俱乐部中有6名外援,那么高昂的工资到底哪个俱乐部能够承受?难道一个俱乐部都要引进两到三个胡尔克?俱乐部的承受能力决定了这名六外援的整体价格和质量,当然了也有可能会有几个廉价、实用、物超所值的外援,但是那样的运气每一个俱乐部都会有?所以问题来了,6外援的后果之一,那就是外援质量的下降。没有那么多钱买大牌外援,那么只能买一些名不见经传,但是便宜的外援。
如果一个俱乐部有6名外援,在中超不扩军的情况下,会有96名外援,即便是有个别俱乐部没有用满名额,保守估计也会有90名外援,尽管世界上球员众多,但是一个中联赛汇集了90名外援,外援的来源会在哪里?应该是有些名气不大、但是在大联赛不受重视的球员,或者是一些渴望淘金的球员,或许也是一些过气的、养老的球员,对于这些球员来说,如果能够来中国,那么他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非常不喜欢很多人一出台政策就大唱赞歌,举双手赞成的态度,例如六外援政策,对中国足球真的是好事吗?青训怎么办?本土球员怎么办?都依靠外援了,那么谁来依靠本土球员?夹缝中生存的本土球员,未来何在?当然了,还有更为重要的青训,本来俱乐部就没有经济和精力搞青训,六外援之后,投入会不会压缩?那么青训估计会首当其冲。
一切只是设,足协还没有明确表示要六外援政策,不过在出台之前足协肯定也会有自己的考虑,等等看吧。
恒大将是最大的收益球队。
黄海老总王泽楷透露,下个赛季中超将会迎来新的政策,允许球队注册6名外援,但是在出场人数上会有要求,同时上场不得超过3人,对于这一政策将会在11月底出台。其实黄海老总所说的这个政策不是空穴来风,足协早就有此打算,面对归化的政策,不得不取相关政策来迎合。
那么整个政策落地的话,最大的受益者非恒大莫属了,恒大目前已经有4名外援,并且拥有布朗宁和萧初这样的中国血统的归化球员,下赛季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会作为内援。并且还将有阿兰等4名待入队球员,恒大完全可以择优选择。除了恒大有目前的优势,其他俱乐部都没有和如此多的外援,如果说新政策落地,恒大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中国足协真的实行6外援新政,在短期内难言谁最受益,但球迷无疑是最开心的,再也不用花高价看那些大爷们散步、卧草……
曾经那幅画面还记忆犹新,国足球迷在看完国足比赛输球后,对球员的表现极度不满,扬言要求退票。现在的中超联赛也逐步进入收费时代,如果比赛精彩程度不提高,还是出现这些低劣表现的话,或许球迷会越来越少。
那引进更多的外援,究竟是利还是弊呢?如果是在理性范围内,真正达到职业化,那对于中国足球长远发展来说,还是非常有利的。为什么呢?
一、外援的增加,可以无形中提高联赛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比赛的精彩度,也增长联赛商业价值。观赏性提高,球迷愿意回归赛场,购买服务。
目前这些国内球员的水平真是不敢恭维,也是和收入完全不相符的。也正是收入的提高,更加导致这些球员不拼不博,养成大爷作风。
如果增加外援,当然也要是优质外援,那势必会相应提高联赛竞争力,真正实现世界第六大联赛的目标,随之带来的品牌和商业价值也会水涨船高。
二、外援增加会蚕食本土球员位置,变相促进本土球员成长,提升球队和整个联赛的技战术水平。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当大批量外援来到联赛后,本土球员没有相当的实力,就会在球队失去位置,再耍大牌,出工不出力,将会逐步被淘汰出局。反过来也是如此,足协杯决赛,李霄鹏就敢于让格德斯连板凳席都坐不上,这就是竞争,当球员有能力的时候,一样可以挤掉外援的位置。
外援的增加和水平的提高,也可以让球队打造更高的技战术,并在赛场上发挥出来,停球5米远将会是个梦。每个球队间的互相竞争,也会带来整个联赛水平的提高。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被淘汰的球员可以加入到其它球队或低级别联赛中,实在不行的,那就退役吧,别再占着这个坑了。
三、外援增加后,也可以在外援之间形成良性竞争,让球队有更大的空间进行调整。
如果外援没有竞争,也难免会让这些外援开始慢慢变得消极、怠工。而球队高价引进来,又不得不继续使用,那对球队也没有多大好处。广州恒大卡纳瓦罗一味地选择相信塔利斯卡,导致球队战绩下滑,也有这个因素。
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外援,也可以让球队在选择战术方面得到较大的调整空间,该防守还是进攻,就可以相应选择球员,也不会让球队陷入瘫痪的状态。
如果可以有这种空间存在,那对于北京国安比埃拉就不会无缘接下来的中超比赛,导致现在眼睁睁看比埃拉在西乙联赛发挥出色,却不能为己所用。
四、外援增加后,或许不会再出现这种担忧冲超压力的情况,甚至会由外援产生收益。
在金元注入中国足球后,不单中超球队活得非常艰苦,甚至中甲球队也异常艰难。对于有机会冲超,最终都可能选择放弃。当然资金是很大的问题,但是也反映了外援稀缺才导致资本的增加。
如果都回归理性,可以选择多个外援,那俱乐部就可以选择有实力的年轻外援来培养。等这个外援打出身价后,也可以从中获得利润。例如陕西长安竞技奥斯卡,非常年轻,发挥也极其出色,有很大的潜力,值得培养。
关键的是外援都比较实在,没有中国球员那种小计谋,担心冲超后会在球队失去位置。
总而言之,放开外援政策,可以尝试,也非常有必要,对于中国足球长远发展来说,也是有相当大的益处。但是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不是头脑发热,盲目跟从,最终导致无法收拾的场面,越搞越乱。
没有技战术的足球是浪费时间。一群没有技战术的球员永远是成不了气候的。我们要的是一个高水平平台,和11个高水平球员去代表中国。这也是欧洲足球强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因为全世界最优秀的球员差不多都在那里。短时间内广大群众普及不了,那提升自己的平台竞技水平也是不错的选择。
注册6名国外球员,最大受益者是越南足球及其他亚洲对手。中国足协,请继续作(zuo)!与欧洲相比,欧洲球员即便可以上场11名外援,他是所有国家一起实行这个规定,因此在本国联赛踢不上球的球员可以去别国踢。如中日韩三国水平接近,都执行这么个规定,很像欧洲,可以执行。现实是中国足球差太远了,执行这个规定,也不会有人去国外踢球。那么这么执行就是简单滴压缩国内球员空间。长此以往,死路一条。不是哪一条外国规定都香。中国足球,我一定可以看到你作死的那天。